不管是從南陽來還是從襄陽來,不管往襄陽去還是往南陽去,所有人在信陽必須買兩盒茶葉拎上。一條過境南陽,西去陜西商洛;一條通往襄陽,西去十堰,襄陽遠超南陽南陽的潛力也很大,地方大,資源多,而且發展迅速相信很快就南陽城市建設就可以超過襄樊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陜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1、滬康高鐵走襄陽還是南陽?
滬康高鐵目前僅僅處于論證中,未必會在近期實現開建。至于走勢的最佳方案還未定局,目前河南、湖北兩省網友對其的關注度較高,尤其是信陽,滬康高鐵開工條件其實并不難,由于是上海至陜西安康的高鐵線路,很大程度上可以選取已建成的線路共用。上海至合肥段已有高鐵線路,自然不必在建,從合肥到安康段才是最關鍵的路線,因此最大的候選方案在豫、鄂兩省。
結合相關消息可以側面得知一件事情,就是合肥與襄陽之間存在共識,當時提出的合襄高鐵被認為最有價值的一條快速通道。因為合肥修建至襄陽的高鐵后,可以對接襄十高鐵進入陜西地面,這是專家們一致認可的經濟方案。從經濟學來分析,修建高鐵是需要各自省份出錢的,國家層面以宏觀規劃為主,所出的費用也就十之一二,這條硬性規則的束縛,合肥至安康的高速鐵路目前有多個備選,其中包括繞道鄭州、武漢等方案。
鑒于所在省的經濟實力來運籌這條路線,如果走南陽,那將新修數百公里的新線,于當地而言是件大好事,但是需要南陽拉攏信陽、一同向省里爭取,能否成功不得而知。換言之,若選襄陽方案,湖北省肯定會大力支持,先不說襄陽在湖北省的重要性,僅從費用的角度來講,合肥至襄陽路線可借道武襄十高鐵,新建路線不足南陽方案的一半,這是一大優勢!。
2、南陽和襄陽哪個城市發展的好?
兩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發展的都挺不錯的,依我主觀判斷,比較而言襄陽城市規模相對大些發展的也好些,論經濟:襄陽靠前,論人口:南陽靠前論GDP:襄陽從去年起超南陽論財政收入:襄陽稍靠前論農業:南陽比襄陽發達論中心城區面積:南陽比襄陽大論人均GPD:襄陽遠超南陽南陽的潛力也很大,地方大,資源多,而且發展迅速相信很快就南陽城市建設就可以超過襄樊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陜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全市現轄2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1個縣級市,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轄市。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夏朝初,禹把今南陽境內鄧州作為都城。商朝、周朝時,現南陽境內有申、鄧、謝等諸侯國,春秋時楚設宛邑,楚國屬地,全國冶鐵中心,屈原扣馬諫王地,秦楚丹陽之戰發生地,古楚都丹陽所在地。
秦設南陽郡治宛城,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曾孕育出“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諸葛亮、“謀圣”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歷史名人。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南水北調,源起南陽。
南陽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襄陽,湖北省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襄陽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
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兩城合并后稱襄樊市;1983年襄陽地區并入地級襄樊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現轄3個區(襄州、襄城、樊城)、3個縣級市(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南漳、保康、谷城)和3個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魚梁洲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94.5億元,居湖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