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幕指冷戰時期將歐洲劃分為受不同政治影響的兩個地區的分界線,丘吉爾的富爾頓演說是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精心安排的杰作,在演說中,丘吉爾既充分表達了英國的意愿,又表達了美國想說但不能公開說的話,這符合了杜魯門政府的需要,鐵幕演說背景:二戰后,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擴張,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
鐵幕指冷戰時期將歐洲劃分為受不同政治影響的兩個地區的分界線。當時東歐屬于蘇聯的勢力范圍(社會主義),西歐屬于美國的勢力范圍(資本主義)。這個詞來自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頓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的題為《和平之柱》的演講:“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條橫貫大陸的鐵幕被拆掉了。這背后鐵幕是中東歐所有古國的首都——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索非亞。這些著名的城市及其周邊人口都在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而且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他們不僅受蘇聯的影響,而且還越來越強烈地受莫斯科的控制。
雖然2、丘吉爾 鐵幕 演說中 鐵幕指的是什么
"鐵幕"這個詞不是丘吉爾首創的,但它從此成為戰后國際關系中東西方對抗的專有名詞。鐵幕 演說背景:二戰后,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擴張,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與此同時,蘇聯變得更加強大,國際地位大大提高。在蘇聯的影響下,東歐一些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再加上蘇聯推行大國沙文主義,極力在歐洲擴張勢力,美蘇矛盾日益加深。西方國家提出了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行動來遏制共產主義,一場“冷戰”在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展開。
在東歐、中東、希臘、土耳其等地,美、英、蘇激戰正酣。美國在戰后新的世界格局中的一舉一動總是受到另一個強國蘇聯的制約,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也正在形成。因此,美國政府正在就如何對付蘇聯做出決定。這個時候,英國唯一的希望就是贏得美國的民意,尋求美國的支持,重建歐洲的力量平衡。丘吉爾的富爾頓演說是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精心安排的杰作。杜的用意是利用丘吉爾這個著名的“反共斗士”來投石問路。在演說中,丘吉爾既充分表達了英國的意愿,又表達了美國想說但不能公開說的話,這符合了杜魯門政府的需要。經過媒體的一番炒作,盡管美國統治集團覺得公開與蘇聯決裂的時機還不成熟,民眾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甚至政治領導人也有不同意見,但傳播蘇聯擴張和威脅的論調開始在美國媒體上占上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