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蒙南面40公里處,也就是今天河南鶴壁的淇縣,有個“朝歌”,相當于商朝的陪都。”現在淇縣的縣城里面,還有“定昌”這條街,所以“定昌”指的就是朝歌,史書上說的殷墟,指的是淇縣的朝歌,顯然,《史記》上說的“故商墟”,指的就是淇縣的朝歌,而不是安陽的殷。
1、鶴壁淇縣有什么傳說故事?
鶴壁淇縣的傳說故事很多。比如《比干挖心》、《孫臏和龐涓》、《雙龍廟》《紂王殿的故事》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紂王殿的故事》,傳說紂王被追兵追得走投無路,正準備上鹿臺自焚,一個大臣拉著他說:“大王,咱們還有退路,我現在把娘娘和王子們都帶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咱們把露臺燒了,讓士兵們放出風去就說您自焚了,咱們抄小路到一個隱蔽的地方躲起來,
”紂王一聽就跟著他走了。一起逃跑的還有一些士兵和其他幾個大臣,他們抄小路一直走。到了一個山谷里,娘娘們實在走不動了,紂王看這個地方挺隱蔽的,就決定在這里隱居起來。當天晚上,他們在這山谷里露宿,紂王被跳蚤啶得睡不著,就說:“讓跳蚤們到水溝里去!”跳蚤們一聽紂王這么說,知道他是個暴君,嚇得都跳到溝里去了,
2、殷墟考古在安陽,可為什么有人說,史書上說的故商墟在鶴壁淇縣?
史書上說的殷墟,指的是淇縣的朝歌。今天說的殷墟,指的是安陽的殷都,之所以后世對這兩個概念比較混亂,是因為商朝曾經多次遷都。一、商都的變遷商朝在建立之初,定都在了“亳”,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商丘,后來,由于商王朝繼承制度的缺陷,在王權的交替中,內斗不斷,史稱“九世之亂”。再加上黃河水患頻發,所以商朝前前后后一共遷都13次,稱為“前八后五”,
到了第19代商王盤庚的時候,他把都城遷到了北蒙,這之后,商都才穩定下來。北蒙也叫“大邑商”或者“殷”,在今天的河南安陽,北蒙南面40公里處,也就是今天河南鶴壁的淇縣,有個“朝歌”,相當于商朝的陪都。武王伐紂,攻打的就是朝歌,朝歌也叫做沫邑。二、為什么會有殷墟的爭論殷墟也叫“商墟”,商朝滅亡以后,人們把商朝的故都“殷”,稱為“殷墟”。
《史記》記載,“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間故商墟,”就是周公旦把他的弟弟康叔封在了黃河和淇河之間的商墟,建立了衛國。而20世紀初,考古學家對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發掘出了宮殿、王陵以及宗廟的遺址80多處,因為此處是商朝的遺址,所以就把此處稱為了“殷墟”。那么,這兩個殷墟,說的是同一個地方嗎?三、殷墟到底在哪里《史記》讓說,故商墟在黃河和淇河之間,
我們翻開周代的地圖,朝歌就坐落在黃河的北岸。黃河從朝歌的西邊過來,在朝歌的南側,拐頭向東北方向流去,而淇河在朝歌的西面,從北往南流過,顯然,《史記》上說的“故商墟”,指的就是淇縣的朝歌,而不是安陽的殷,東漢的學者宋忠說,“衛,即殷墟定昌之地。”現在淇縣的縣城里面,還有“定昌”這條街,所以“定昌”指的就是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