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讓孩子頂嘴,孩子就很容易去對抗。真正改變的應該是家長,家長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家長軟下來傾聽孩子的時候,再引導孩子就比較容易了,如果你不讓孩子頂嘴,孩子再也不會聽你的,如果你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孩子也會允許你表達你的意愿,我認為“暴力教育”是不可取的,“打孩子”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的表面方法,如果孩子真“不聽話”的時候,需要家長耐心的和孩子“正面教育”。
1、孩子不聽話,喜歡和大人頂嘴,怎么管教?
孩子愛頂嘴,說明他有他的主見和想法,同時也反映出了家長管制太多,愛嘮叨,不允許孩子說話,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愿,而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就是頂嘴。其實我看到愛頂嘴的孩子,我就會笑,因為這樣的孩子太有主見了,太可愛了,太有想法了,這樣的孩子既聰明,思維靈活,是一件好事。家長不讓孩子頂嘴,孩子就很容易去對抗,
面對孩子頂嘴,第一點,家長要學會蹲下來和孩子溝通,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發表自己的意見,家長這樣做了,孩子就不會頂嘴了。第二,家長要從態度上接納和允許,孩子自我意識強,是好的表現,但是要引導孩子改變說話的方式。直接對孩子說“不許頂嘴”不如換成“我理解你的感受“或者說我不喜歡你這樣的說話,你可以用你的道理來說服我,
第三點,家長要軟下來,少說道理,家長情緒要平和,不要生氣,更不要指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孩子頂嘴多半是他們還沒有學會恰當的表達方式,父母沒必要因此發火,更不能借題發揮。另外,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日處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長輩說話尊重,孩子自然會聽從教導,其實真正改變的應該是家長,家長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家長軟下來傾聽孩子的時候,再引導孩子就比較容易了,如果你不讓孩子頂嘴,孩子再也不會聽你的,如果你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孩子也會允許你表達你的意愿。
2、孩子真不用打么?不聽話,不打的情況下怎么管教?
我認為“暴力教育”是不可取的,“打孩子”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的表面方法,如果孩子真“不聽話”的時候,需要家長耐心的和孩子“正面教育”,我認為孩子在三個階段是千萬不要動手的。年齡在3歲以前的的孩子三歲之前,孩子的心智發展不成熟,孩子更多的是對世界的新奇感,以及探索欲望比較強烈,因而會做出所謂大人不理解的事情,
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孩子是不理解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該做?所以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身教”比“言傳”更重要。家長是孩子來到世界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感染孩子,三歲前的孩子模仿學習能力非常強,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比如家長下班后回到家,直接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很快孩子就能模仿家長躺在床上玩手機。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制止孩子動手機,或者不讓孩子玩,但是家長不能以身作則,孩子不知道對錯的年齡,強行制止,這個時候您能說孩子是錯誤的嗎?孩子是不聽話的嗎?3歲之前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去觀察世界,發現美好的東西,勇敢的去接觸去體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物帶來不同的感官知覺,我家兒子今年不到三周歲,活潑好動,對什么東西也充滿興趣點,但是家長要以身作則的培養孩子習慣和對世界正確的認知。
比如玩完一個玩具后,我會和他一起收拾玩具,讓玩具“回家”,每個玩具都是有“生命力”的,不用多長時間,孩子就會養成自己收拾玩具箱的習慣。3歲之前的孩子學習能力極強,現在這個階段也正是孩子幼小心靈對世界真實感受最敏感的時刻,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權利,但是過后家長能不能耐心和孩子分享正確和錯誤做事的后果至關重要,朋友們切記不要做一個只會“吼”的家長。
六歲到十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世界有一定的認知程度,心智發展到一定階段,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對事情的理解,有時候“不聽話”只是為了驗證自己內心對這件事情真實度,他們已經接觸到學校學習的環境了,同學們一起學習活動,他們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只要孩子與一個正確的興趣愛好,作為家長和老師都應該鼓勵孩子多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