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相對比較缺乏新鮮和新潮娛樂的廣東人,天天追著香港電視節目看。廣州人和香港人說的白話基本一致,都是以廣州西關口音為準,區別在于香港人的白話發音受外來語言尤其是英語和臺灣腔的影響,懶音連音多一點,發音柔和一點,廣州人的發音硬朗一點,咬字更清晰一點,更像粵劇的古典發音。
1、香港人如何在聽粵語時分辨廣東人和本港居民呢?
香港人判別內地粵語,主要是根據口音、語匯以及音調。內地粵語發音,一般以廣州話為準,香港粵語同廣州粵語,發音基本上相同,僅極個別有差異。粵港白話不同,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語匯有差異,香港粵語更多地保留解放前的粵語傳統用詞,但也增添了不少英語夾帶,變成港式“洋涇浜”;內地粵語則加入了不少普語詞匯,比如,香港稱老師為先生,稱上課為上堂,稱上班為返工,稱混凝土為石屎,等等。
其次,在語調方面港式粵語的重音不明顯,所以聽起來就比較平淡輕柔;廣州粵語講起來,重音比較突出,抑揚頓挫,聽起來語氣比較硬,其實在語調方面,港式粵語沒有現在的廣州話來得傳統。因為語音較硬,正是南方方言的共同特點,比如福建話等,香港原屬廣東東莞寶安,當地粵語本是東莞口音。但是,因為香港是個移民城市,一直就有省城廣州人在港經商為生,
抗戰期間,香港人口大大地減少,戰后、特別解放前后,遷入了大批內地人,其中主要是廣州人。他們迅速進入主流社會,同時帶來了廣州的標準白話,作為最重要的交流語言,并且比較純粹地保留下來,使香港變成廣州話語言飛地,所以說,是香港粵語繼承了廣州話的傳統,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講的,是”廣州人看香港電視多了,學會了港式粵語”。
2、為什么廣東人愛看TVB?
TVB是香港無線電視臺的英文簡稱,廣東人愛看TVB,那是以前的老皇歷了。香港早二三十年前,與剛實行開革開放不久的國內相比,與國際交往更多,資訊和流行時尚更敏銳,讓同是流行粵語的廣東很多地方的人更有新鮮感,所以,當時相對比較缺乏新鮮和新潮娛樂的廣東人,天天追著香港電視節目看。現在,很多人連可以很方便互動和可以主動尋找到自己愛看東西的電腦都少看了,固定時間傻等呆坐著節目播出再看的電視已有很多人不看了,
不用說TVB的節目,連很多更好玩更好看的網紅和流量明星領銜的電視節目都少人看了。TVB播放的港劇和歌星、影星等娛樂明星出現的電視節目受廣東人熱捧,那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事情,《上海灘》《大俠霍元甲》《陳真》《射雕英雄傳》等電視劇的播出,傾倒多少內地觀眾尤其是方言相通的廣東觀眾?對港劇的熱捧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影響了足足兩三代人,伴隨著他們渡過了很多業余時間。
現在,香港電視臺早已走下坡路,有約60年歷史的亞洲衛視因經營不善難以為繼已停播,一家獨大的TVB的經營也不好。從2013年開始,TVB營利年年下滑,2017年盈利為2.44億元,很多節目的布景、道具和相關制作因為缺少資金投入,顯得很不夠檔次,缺乏吸引力,拍出來的電視劇沒多少收視率,也缺乏廣告商贊助播出,與以前那種百萬人空巷等著播放的時候相比是天淵之別。
3、在非粵語區聽到有人說粵語,如何分辨是廣東人還是香港人?
要知道怎樣分辨粵語的口音,首先就要懂得說粵語,其實香港和內地南方城市,如廣州、東莞甚至是深圳其實都有它地方特色的口音。歷史說,廣州地區說的粵語才是真正的粵語,著重字正腔圓,比較正規和好聽,而在香港聽到的粵語,其實大多人都帶有“懶音”就是把尾音拖拖拉拉的含糊過去了,而且從小的英語學習也讓香港人習慣性的中英混說,夾雜著英語說廣東話,或許這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地方~?。
4、廣東人說的粵語和香港人說的粵語是一樣的嗎?有何區別?
廣州人和香港人說的白話基本一致,都是以廣州西關口音為準,區別在于香港人的白話發音受外來語言尤其是英語和臺灣腔的影響,懶音連音多一點,發音柔和一點,廣州人的發音硬朗一點,咬字更清晰一點,更像粵劇的古典發音,再一個是使用的詞匯稍有區別,比如廣州人使用冰箱,空調,公交,導彈等等,而香港人則會說成雪柜,冷氣,大巴,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