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鍋內摻入燉肉湯5公斤,放入姜蔥,調
入鹽、味精和糖色,再放入已經扎好的香料包,大火燒開后后改用小火慢慢地熬出香味,鹵水就做好了。
最后我們來看下制作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
1、炒糖色時,必須用小火慢炒,且糖色應稍淺些,否則炒出的糖色有苦味。
2、老方法調制的鹵水都是不放味精的,但由于第一次做的鹵水香味欠濃,加上現在人們的口味變得越來越重,所以制做的過程中也可適量加入的味精。需要說明的是,在鹵水中加入味精并不會起副作用,因為味精在160℃以上的溫度中才會產生焦谷酸鈉從而失去鮮味,而鹵水沸騰時的溫度一般不會超過105℃。
3 鹵水中加入了糖色以后,便可以不再加甘草。但從藥物性能角度看,甘草有調和諸味及提鮮的作用。因此,在加了糖色以后,鹵水中仍可考慮加少許甘草。
4、丁香中含有丁香油酚,味道比較濃,使用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量。一般來說,5公斤克鮮湯中丁香用量應控制在15克左右克之間,不可用量過大。
5、制作鹵水的大蔥應根須不要丟掉,一起煮鹵水的味道更香。這可是的經驗哦。
6、鹵水分為紅鹵 白鹵 和川鹵,鹵水中加入糖色且色呈棕紅,稱為紅鹵,不加糖色便成了白鹵。川鹵就是鹵水中加入干辣椒,干辣椒的量可以根據口味的輕重來定!
7. 揚州好吃的小吃
揚州好吃的很多很多 揚州炒飯 三丁包子 千層油糕 翡翠燒賣 十二圩茶干等等 四望亭路被老揚州人稱為 美食街 喜歡吃火鍋的可以去淮海路 火鍋一條街 在東關街那邊還有個1912街區 是酒吧一條街
8. 揚州小吃排名前十名
欽州美食很多噢,最熟悉最負盛名的就是大蠔、石斑魚、對蝦啦。
1.大蠔肥美,占全國產量的3/5
2.石斑魚鮮嫩,家庭餐桌必備
3.對蝦香甜,幾乎每個季節都有出產
不過,別忘了欽州最出名的豬腳粉哦
9. 揚州名小吃排行前十名
1. 燈盞糕
據說,清光緒年間溫州有姓陳的兄弟二人,在市區東門陡門頭路亭制賣一種形似燈盞的點心,形似燈盞,獨具風味,一時名聲大振,便被稱為“燈盞糕”。現在,在溫州比較有名的是“大王”燈盞糕和“扁頭”燈盞糕,以鮑魚為餡的是最貴的,最普通的就是蘿卜絲陷的了,只見師傅先在一個大湯勺里鋪一層面漿,用蘿卜絲將湯勺填滿,再蓋上一層面漿。聽師傅說那面漿是要恰到好處的,要看起來挺稀,明擺著溢到湯勺外面卻流不下來。這樣做完以后,再把湯勺伸到沸油底下,“茲啦”一聲響,香氣就冒出來了。光聽著聲音就讓人直流口水了,更何況那香氣;燈盞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翻過來了。把湯勺提起來,微顫幾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燈盞糕就在半空中轉了一個身,然后穩穩地落回到勺子里。這樣高水準制成的燈盞糕,味道自然不同凡響,外皮酥松脆甜,肉餡則煞是爽口。
2. 豬油糕
這其實是一個糯米團,把它攤成薄薄的,放在豬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時就可以吃了,吃時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葉包著,豬油糕簡單而古樸,為一代代的溫州人所喜愛,它并沒有象溫州的其它小吃那樣有那種特別通俗的“招牌”店,而是分散在各個簡單而古樸的小巷里。
3. 楠溪麥餅
其實這種食品比較多見,把面粉和好,里面放入梅菜,肥豬肉,包好,搟成薄薄的,放進爐中烤就可以了。但是溫州永嘉的楠溪江“王大媽麥餅”吃過后絕對不會讓你忘記。做麥餅的師傅告訴我,和面、做陷、包的時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時間和火候都是十分講究的,正是這一步步的精工細作才會有松脆弱、噴香的美味麥餅。
4.魚丸湯、敲魚湯
作為沿海城市的溫州,它的小吃中自然不會少了魚制品,魚丸和敲魚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了。溫州的魚丸不是原形的,以魚肉或海鰻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淀粉,用手揉透,然后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吃的時候連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齒間溢滿一股淡淡腥味的魚鮮味道,用力一嚼,還會發現這“魚丸”頗有勁道,彈性十足。溫州大街小巷設有許多魚丸店攤。1998年12月,溫州酒家的魚丸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店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而敲魚湯也可以說是溫州的一道名菜了,它也是魚去骨和面粉,不過要把它敲得很薄很薄的一張。吃時,把它切成一條一條的,然后用加三絲(也就是蘿卜絲之類的)煮,加醋,胡椒粉。吃起來不僅鮮,因為它是被反復敲打出來的,所以特別有勁道。這道菜應該是別的地方沒有的,所以有機會去溫州的話一定要嘗嘗這道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