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各區域分布圖
重慶港口名單
1、重慶港
重慶港(Chongqing Port),位于中國中西結合部,水路可直達長江八省二市,陸路與成渝、襄渝、渝黔、渝懷鐵路和成渝、渝黔、重慶至武漢、重慶至長沙等高速公路相連,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內河主樞紐港,現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重慶港的經濟腹地主要包括重慶市轄9區12縣及四川、云南、貴州三省。重慶港系國家一類口岸,主要從事港口裝卸、客貨運輸、水陸中轉、倉儲服務、物流配送、酒店旅游等多種綜合性經營服務。2016年全區港口吞吐量共計完成2765.94萬噸。
2、涪陵港
涪陵港有5000噸級泊位20個,年設計通過能力3000萬噸,其中集裝箱150萬標箱、件雜貨150萬噸、散貨2000萬噸。2016年該區港口吞吐量共計完成2765.94萬噸,同比增長10.33%。其中危化品完成360.09萬噸,占總量的13.1%,集裝箱完成3.6萬標箱。從該區港口吞吐量完成情況分析,大宗貨物主要為煤炭制品、金屬礦石、礦建材料、化肥,共計完成1764萬噸,占完成總量63.8%。
3、忠縣新生港
新生港是忠縣規劃新建的大規模腹地吞吐港和區域水陸交匯樞紐,是忠縣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特別是融入長江經濟帶,打造沿江立體交通走廊重要節點,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關鍵舉措。新生港是常年深水良港,是三峽庫區回水高水位全年都能到達的最西端,是支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重要交通節點,也是承接“疆煤入渝”鐵水聯運的重要口岸。新生港吞吐規模一期不低于1200萬噸/年。
4、重慶果園港
果園港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核心區域,是我國最大的內河水、鐵、公聯運樞紐港,采用的也是通常海港才有的直立式碼頭,占地共4平方公里,分為港前作業區和后港物流園區一期工程于2008年4月開工,2個散貨泊位已于2010年12月建成并投入運行,形成吞吐能力200萬噸。如今,果園港是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市政府重點規劃建設的第三代現代化內河港區,總投資超過100億元,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的又一標志性工程,于2013年12月5日開港。
5、寸灘港
寸灘港區地處長江上游,位于重慶市江北區寸灘鎮,重慶朝天門下游約6公里的長江北岸。與重慶市內環高速公路、海爾一級公路及金渝大道相連,連接成渝、渝黔、渝遂、渝鄰、渝宜等多條高速公路,緊鄰渝懷鐵路唐家沱鐵路貨運站,距重慶空港約10公里,背靠北部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港城工業園區和海爾工業園。目前,寸灘港區已建成集裝箱泊位5個,去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5萬標箱,貨源輻射到貴州、四川和陜西等地。
6、萬州港
萬州港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素有 “ 渝東門戶 ” 之稱,重慶直轄后為渝東和三峽庫區最大的港口。港口現有區域面積 27.01 平方公里,其中陸域 0.44 平方公里,水域 26.57 平方公里。萬州港下轄忠縣、西沱(含石寶寨)、云陽、奉節、巫山等五個縣級港站。港口地理位置適中,是渝東、川東北、湘鄂、陜南、黔北等西南地區重要的物資出海通道,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被國家列為長江干線重點建設的五大多用途港口之一。
2. 重慶各區域分布圖主城
重慶主城有四條山脈,從西到東分別是縉云山山脈、中梁山山脈、銅鑼山山脈、明月山山脈。歌樂山屬于中梁山山脈;南山、鐵山坪、玉峰山屬于銅鑼山山脈。位于縉云山山脈和中梁山山脈之間的就是北碚老城、大學城、西彭等這些地方。位于中梁山與銅鑼山之間的就是兩路、人和、觀音橋、渝中半島、南坪、楊家坪、李家坨這些地方。位于銅鑼山與明月山之間的就是兩江新區東部的龍興、復盛、魚嘴以前南岸區的茶園新區、巴南的鹿角等地區。
3. 重慶各區域分布圖面積
重慶海拔整體是東高西低的局面,
重慶最高峰是東北部大巴山脈的陰條嶺,海拔約2796.8米。陰條嶺是神農架的延伸,是一片原始森林,有珙桐、紅豆杉、金雕、黑熊、小熊貓等珍稀動植物。
川東平行嶺谷位于四川盆地東部,有30多條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山脈。面積比較大的有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鐵鋒山、精華山、方斗山、七曜山等。
4. 重慶市各區分布圖
截至2021年,北京市共轄16個市轄區,147個街道,市轄區分別是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云區、懷柔區、延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