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身邊正宗南寧人的描述,在很多年以前南寧并沒有那么大,興寧區內的南寧人講的白話聽起來其實并沒有大眾認知的那么粗獷,口音跟廣州話其實是差不多的,后來南寧經歷了擴建及周邊村縣的合并之后,越來越多的周邊村縣人民入駐,口音也都發生了改變,當年的周邊村縣不完全都是講白話,客家話的也有、桂柳話的也有、壯話的也有,各種版本的口音摻進了南寧本地的白話之后,每個人說的也都不一樣了。
1、南寧講白話的人怎么看待廣州話?
作為一個在南寧土生土長20好幾年的人來說,這個問題我覺得我還是有發言權的。作為在南寧生存了那么久的人,身邊也不乏一些南寧本地的朋友,有祖籍就在南寧的,也有祖籍在南寧周邊的,他們說白話口音上也會有很大的區別,根據我身邊正宗南寧人的描述,在很多年以前南寧并沒有那么大,興寧區內的南寧人講的白話聽起來其實并沒有大眾認知的那么粗獷,口音跟廣州話其實是差不多的,后來南寧經歷了擴建及周邊村縣的合并之后,越來越多的周邊村縣人民入駐,口音也都發生了改變,當年的周邊村縣不完全都是講白話,客家話的也有、桂柳話的也有、壯話的也有,各種版本的口音摻進了南寧本地的白話之后,每個人說的也都不一樣了。
作為南寧本地人,雖然都說一樣的白話,但是在個別字的發音里就能聽出來對方是鄉縣的還是本土的,對于廣州話其實南寧人都能說,就只是把個別口音和語調改一改就是廣州話了,影響并不大,但是南寧白話怎么說也是自己土生土長使用的語言,在南寧用白話會更流通,至少你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賣菜阿姨跟你說著一口夾壯的白話,有的時候也是感覺蠻親切的。
另外對于外地的朋友,估計也會對南寧人講的普通話有所誤解,我們南寧人講的普通話并不夾壯,并不是藍瘦香菇,那是講多了壯話的人再講普通話會夾帶的口音,南寧人講的普通話就是舌頭很難卷起來,可能就像北方的朋友唱粵語歌的時候很難把舌頭捋平了的感覺差不多吧。畢竟南寧白話和廣州話以及各種分支的粵語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平翹舌、前后鼻音是不存在的,而且說話語序也是有點點去區別的,就比如說:我先吃飯,這句話在各位眼里才是正常語序,在南寧用白話說:我吃飯先,用粵語說:我吃飯先,也都是一樣的,只是翻譯成普通話才是:我先吃飯,
2、為什么除了香港,韶關市的廣州話發聲最似廣州?
謝邀!香港原來是屬于廣東的,都說白話,(白話就是統稱)說這種語言的有很多地方,但都是與廣州話不盡相同,白話的正宗發音是廣州話。就連韶關話與廣州話也是有偏差的,這與閩南語是一樣的,正宗閩南語是廈門話,歷史上因為地緣的因素,有許多的廣州人遷入到香港。而其他白話區遷入的人,因為在廣州話面前有自卑感,就不自覺地和廣州話相同了,
3、廣東人說普通話時的口音,具體表現是什么?
我也是廣東人,但是我在遼寧出生,在湖南和廣東交界的連州長大,我的普通話很標準,我現說說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包括潮汕人,客家人,連州人,說普通話的表現,先說潮汕人,我有個叔叔娶了個嬸嬸是揭陽,我去找叔叔,他不在家,我問嬸嬸,叔叔去哪了,嬸嬸說,假了,就寄單車出去了(吃了飯,就騎自行車出去了)再說廣州人,我有老師是廣州番禺人,放學的時,他對我說,剛滿吃點飯到我加里去,結果我吃了飯就去,他說你為什么這么早,(他的意思是說,今晚7點半到我家里去,)~我老婆是純客家人,她有天問我,房間去哪了去,我莫名其妙,半天才明白,我兒子叫黃健,(黃健去哪玩去了)最后說連州人,我去回學家找同學,他不在,他媽說,小兵豆腐去了,(小兵去玩了)我在定居珠海,珠海人說話也是,喊加參(全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