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慧濟寺主殿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右側大悲殿供奉的唐代觀音像,為普陀山最古老佛像藝術普陀山為什么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有什么典故,普陀山的普濟寺,法雨寺,慧濟禪寺中的菩薩的名字是什么,分別供奉的為:南無毗盧觀音、南無普賢菩薩、菩釋迦牟尼佛,普濟寺又稱前寺,是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始建于北宋。
那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有資料說,相傳,在公元916年,有一個日本僧人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圣像回國,經普陀蓮花洋時,突然哪里都是鐵蓮花,船不能通行,慧鍔以為觀音不肯東渡去日本,于是把觀音圣像供奉在當地姓張的居民家中。從此以后,普陀山慢慢發展成為專門供奉觀音的道場,慧鍔也成了普陀山的開山祖師
普濟寺和法雨寺都可以普濟寺由短姑道碼頭登岸,北行不遠就是普濟寺。普濟寺又稱前寺,是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始建于北宋。普濟寺規模宏大,建筑雄偉,有殿宇九座,其中大圓通殿是寺之正殿,殿正中塑觀音像,高約九米,兩邊塑觀音32應身像,展現觀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現各種形象。蓮花池東面的“多寶塔”是普陀山現有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元代元統年間)。多寶塔與“普陀鵝耳櫪”號“楊枝觀音碑”合稱普陀三寶。法雨寺又稱后寺,在島的中部,建于明萬歷年間。寺東有天燈臺,為普陀最高處,登塔以望,海天茫茫,極目千里。寺內建筑倚山就勢而建,共有六重殿堂,其中大圓通殿系從南京明故宮拆下來,金碧輝煌,為建筑藝術之佳品。殿內正中供有毗盧觀音像,像后供千手觀音,系用香樟木雕刻成
“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攝化眾生。有關觀世音菩薩之住處,據‘新華嚴經’卷六十八載:菩薩,住南海補陀落伽山,故其住處即在娑婆世界。又在‘大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觀世音受記經’中,以此菩薩為阿彌陀佛之脅侍,常住西方極樂世界輔施教化,即以西方凈土為菩薩之本住處
4、普陀山的普濟寺,法雨寺,慧濟禪寺中的菩薩的名字是什么分別供奉的為:南無毗盧觀音、南無普賢菩薩、菩釋迦牟尼佛。普濟禪寺(前寺)、法雨禪寺(后寺)和慧濟禪寺(佛頂山寺),并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構成了整個普陀山觀音道場,這三寺始建于宋元豐年間,是全國重點寺院,歷代全山方丈均住于此。且寺院規模宏大,有“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之稱,擴展資料慧濟寺位于普陀山最高處“佛頂山”上,又稱佛頂山寺。全寺布局為其它禪林所少見,天王殿后,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條平行線上,頗具浙東園林建筑風格,與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慧濟寺主殿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右側大悲殿供奉的唐代觀音像,為普陀山最古老佛像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