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青島市有些縣市媽媽就叫媽,奶奶才叫媽媽,老奶奶叫老媽媽,你怎么理解。那里喊大伯就叫大爺,所以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有的也叫大媽,二媽,三媽,四媽,五媽,六媽,最小的叫小媽,現在隨著形勢的發展,在農村父親叫爸爸也不少,母親叫媽媽也很多,自己的親爹叫爹,其他的就叫大爹,二爹,三爹,四爹,五爹,六爹,最小的叔叔叫小爹。
1、山東方言里面喊大伯叫大爺,那用普通話怎么辦呢?喊大爺尷尬不?你們那怎么稱呼?
我是山東人,我的老家在魯西南地區。那里喊大伯就叫大爺,所以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老家父親叫爹,母親叫娘。父親輩的男性比父親大的都叫大爺,比如一大爺就叫大爺,二大爺,三大爺,四大爺等等,大爺輩所對應的女性就叫大娘,二大娘,三大娘,四大娘等等。比父親小的男性都叫叔,比如大叔,二叔,三叔四叔等等,大叔輩對應的女性叫嬸子,大嬸子,二嬸子,三嬸子,四嬸子等等。
爺爺輩的男性就叫爺爺,自己的親爺爺就叫爺爺,其他的爺爺輩的就叫大爺爺,二爺爺,三爺爺,四爺爺等等,爺爺輩的女性就叫奶奶,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等等。大家從小就這樣叫很習慣,沒有尷尬之情,我們看電視,電影中不也看到有叫大娘嬸子的嗎。農村不叫阿姨也不叫叔叔,現在隨著形勢的發展,在農村父親叫爸爸也不少,母親叫媽媽也很多。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民族眾多,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相同,各地有各地的風俗,各地有各地的習慣,大家也不要以本地的習俗去嘲笑其他地方的習慣或風俗,習慣為自然存在即合理。在我們山東叫法也不統一,特別是膠東地區和魯西南地區也有很大的差別。比如青島市有些縣市媽媽就叫媽,奶奶才叫媽媽,老奶奶叫老媽媽,你怎么理解?煙臺市有的縣市把父親輩的都叫爹,
自己的親爹叫爹,其他的就叫大爹,二爹,三爹,四爹,五爹,六爹,最小的叔叔叫小爹。有的五六十歲的人了還叫十幾歲的小孩為小爹,父輩所對應的女性叫娘,自己的親娘叫娘,其他的就叫大娘,二娘,三娘四娘,五娘六娘最小的叫小娘。有的也叫大媽,二媽,三媽,四媽,五媽,六媽,最小的叫小媽,你說這樣更尷尬吧,大家習慣了就沒有尷尬之說。
2、焦作各縣方言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跟河南話差那么多呢?
焦作各縣的方言是在中原官話的基礎上,與山西方言相互影響而來的,明朝初年,焦作地區也幾乎變成無人區,朱元璋接受戶部郎中劉九皋的建議,就近將山西居民遷到這里墾殖,恢復農業生產。洪武年間,三次將山西平陽府的民眾遷居到此,并以河內為中心,設置懷慶府,下轄濟源、孟縣、溫縣、修武、武陟、河內、原武、陽武,原武、陽武后來于民國合并成原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