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如果按照《史記》所述,從黃帝時代開始,算上三皇五帝,那么中國差不多是有著近五千年的歷史,這也是所謂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來由。在這五千年中不斷進步不斷發展,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值得驕傲的事情,這個問題范圍很廣,所謂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只是一個虛指,并不是說中國真的就5000年歷史了。
1、中華文明五千年優勢在哪里?
中華文明是世界唯一保留完整的文明。在這五千年中不斷進步不斷發展,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值得驕傲的事情,五千年的發展史不能以現在的發展眼光去看歷史從而否定這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是每個特定時間條件下的產物,我們只有不斷努力去改變進步適應這個時代發展,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璀璨的一筆,我個人覺得中華文明最重要的是家國天下思想。
修身,齊家,治國理政平天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制定道德行為準則從自我開始小到家庭大到國家乃至天下,家族可以傳承國家傳承天下可以傳承繁衍生息。不管是哪一個族類都能夠統一在一個文明之下,同時中華文明也能夠包容他們,增加民族的韌性,當國家不管遇到什么危難都有無數英雄挺胸而出,為民族國家發展獻身。所以不管我們之前的文化有什么樣的問題,只是它不適應現在的發展環境,但我們不要去否定他在特定條件下發揮的作用,
2、中華上下五千年,每個朝代都在哪里?相當于現在的哪個城市?
謝謝邀請回答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大致來說是在今甘肅省的下部以及今山西省,若在往后一點的話就是今河北省和河南省了。也就是說,中華民族是圍繞著陜西省、河南省、山西省和河北省發展而來,到秦王朝統一華夏之時,隨著疆域的不斷擴大,逐漸的發展到包括南到兩廣北到長城一帶、東至山東和江蘇,西到陜西省和甘肅省的一個統一文化、統一號令的龐大帝國。
不管是在君主制時代,還是在民主共和制時代,選都的地址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風水學是不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我不太清楚,但我卻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就是但凡一個強大而長久的朝代,大都是在關中地區建都,而中興的王朝一般大多在中原地區建都,而有些地區看起來很是富庶繁華,但卻不適合把都城建在那里。
在小說《說岳全傳》的第四十五回,李綱曾有這么一段話:自古中興之王俱起于西北的關中地區!這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大秦王朝、西漢王朝、隋朝、唐朝等這些強盛的王朝的都城都在西安或者是西安附近,次為洛陽,這也是一塊好的風水寶地,東漢、三國時的魏國、西晉、也都在洛陽建都。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先前的長安和洛陽開始變得衰敗,于是新興的開封和北京地區也成了建都的寶地,
開封在戰國時代是魏國的都城,當時叫大梁。在唐王朝滅亡之后,隨著五代十國群雄爭霸,它則成為了當時的一個政治中心,圍繞著汴梁不斷的更換一個又一個的政權,最終由趙匡胤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大宋王朝,而北京發展的則較晚,它在春秋戰國時代是燕國的都城,后來大金國把它作為都城,叫做中都。后來元明清三個朝代也把它作為都城,
除了上述這些比較有名的都城之外,其它的如南京、杭州、武漢等也曾做過一些朝代或者是一些小國的都城存在過。但是這些地區就不行了,不是沒有什么名氣、就是風水不夠吉利,一般在此建都或者是臨時作為都城的,不是一個很弱勢的王朝就是一個壽限很短的王朝。以南京為例,在歷史上孫權、洪秀全和明初的朱元璋都曾把它作為都城過,但下場都一般很短或者是很弱勢,
3、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源頭在哪里?良渚文化可擔當?
中華文明淵遠流長,經過幾時年考古發崛,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發現眾多古人類生活遺跡,證明中華民族起源是多元化,經過戰爭融合進入到王朝時代。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南方發展進化出稻作文明,有一萬多年以上歷史,北方旱地農業以粟,黍種植業為主也有八九千年以上歷史,距今5500年遼寧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發現中國最早史前女神廟,積石冢,規格等級不一,向我們展示了紅山古國文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