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駐大連的日本人主要是在大連工作的,大連有1500多家日企,還有很多做日本人生意的民企。大連目前常駐的日本人大概有1-2萬人,再加上來大連旅游的日本人,每天滯留在大連的日本人肯定超過2萬人,別說在大連,就是在上海也足以躋身年薪前3%行列,一家企業里有5六個日本人也不稀奇。
1、為什么在廣東打球的遼寧人很多,而在遼寧打球的廣東人卻很少?
你應該問為什么很多中國人都往外國跑,為什么不在國內發展呢?中國平臺也有這么大,教育條件不太差啊,可是那些人還是選擇了外國去學習和發展!我想說,大家都現實一些吧,無論是求學也好,求作也好,這都得有個好的環境和條件,供得起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愛好,也給得了自己一個大舞臺,這樣才能讓自己開心專致的做事,盡情去發揮。
遼寧確實出產很多優秀的藍球運動員,那是與他們的身高體重和地理氣侯有關的,但是,由于改革開放的問題,地處東北三省的他們卻沒有了廣東這樣的優越條件,直接與巷奧臺連成一遍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心,成為世界交易的主流樞紐,廣東宏遠能在這個大環境下成長,那是占有時代發展的潮流優勢,無論是場地、還是教學的質量條件都比遼寧好,這才是吸引人才的地方。
遼寧呢,他們雖然也有自己的舞臺,但由于經濟建設落作,也造成教育落后,思想理念不跟不上廣東,所以在用人方面還比較固步自封,造成部分人員得不到很好的學習與發展,這必然造成人員流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你給足了人家機會,給足了人家舞臺,讓人家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還有誰會走呀,可是,你給不了人家這樣的一個舞臺,甚至是拒人于門外,人家不走,等著在那里耗時光熬餓嗎?廣東則不同,身高體重沒有遼寧的優勢,夠條件打藍球的運動員偏少,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廣東占在條件優越,無論工作學習,都緊著世界朝流的腳步,在教育場地,設備還是質量上肯定要比遼寧先進,而且在引用人才上肯定較為廣范,空間也較大,
這也是不用爭議的事。由于自己家鄉都有這樣的一個學習與發展平臺,同時生活環境要比遼寧好,你說有誰愿意別井離鄉,到一個自己完全不能適應的環境里去學習和生活?所以,綜合上面這些解釋,我也希望那些地域黑的人,好好的思想反省,廣東不拒絕任何有知識有能力的人前來學習發展,你遼寧人才的流走是自己沒有給到人家舞臺的空間,沒有給人家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2、在大連,月薪12.7萬元的人的生活水平如何?
你確定你說的是月薪不是年薪嗎?12.7萬,有零有整,看起來很逼真的樣子。真假且不說,整個大連這個級別薪資收入的超不過200個人,12.7*12=年薪152.4萬,從數字來說100-200萬這個區間是上市企業副總或者大區級總監級別的收入,再或者就是行業尖端人才。這里強調一下尖端的意思,就是行業當中同類大企業都爭搶的人才,去了企業直接在核心團隊任職頂梁柱級別的人才,
去年某數據統計機構的排名顯示,北大畢業生人均薪資為全國最高,應屆本科剛剛過萬,碩士1.5萬,博士3萬。每年工資漲幅大概是前一年的10%,以此類推,一個五年工作經驗的北大博士,月薪大約也就4萬塊,所以這個薪水大約等于3個5年工齡的北大博士。別說在大連,就是在上海也足以躋身年薪前3%行列,大連雖然生活成本較高,但是并非高收入城市,目前5000月薪以下的占比85%,10000以下的占比92%。
3、去過幾次大連,發現大連的日本人特別多,是什么原因?
大連目前常駐的日本人大概有1-2萬人,再加上來大連旅游的日本人,每天滯留在大連的日本人肯定超過2萬人,當然啦,由于疫情的關系,現在少了不少。常駐大連的日本人主要是在大連工作的,大連有1500多家日企,還有很多做日本人生意的民企,一家企業里有5六個日本人也不稀奇,那么為什么日本企業比較喜歡大連呢?主要是由于大連和北京、上海相比物價還有房價比較低一些,同時,由于大連跟日本歷史上的淵源,大連的日語人才要比北京和上海還要豐富(大連火車站前就有不少精通日語的小商小販,會說日語的出租車司機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