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通過3-10年時間把西平打造成“河南西柳”“中部常熟”,打造河南服裝世界工廠樣板工程,實現服裝產業由西平制造向西平品牌的轉變。在整個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特別是在我的家鄉豫西地區至今仍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蒲劇,其唱腔高亢明亮,慷慨激越。
1、河南蒲劇發展怎么樣?
在整個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特別是在我的家鄉豫西地區至今仍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蒲劇,其唱腔高亢明亮,慷慨激越。蒲劇演唱時大小嗓兼用,采取真假聲結合的方法,起調高,音域寬,腔高板急,酣暢淋漓,起伏跌宕﹐故長於抒發激越凄楚的情緒﹐具有豪邁奔放的特色,讓人振奮,我是豫西人,從小就愛聽蒲劇戲,每次聽到蒲劇,都覺得很親切,雖說而立之后只身京城從事著文化行當,但一聽到家鄉腔調仍然心潮彭涌,熱血沸騰,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鄉的距離。
我的伯父、父親和叔父都是蒲劇迷,他們在年輕時,特別是在大唱樣板戲的年代更是情之所致,積極投入,尤其是父親經常是大隊業余蒲劇團的主要編劇之一,擔任樂隊總監及主笛手。年邁時,也常常放著碟或跟著電視里的人唱,有時候還給我講戲里面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在我小的時候還經常帶我去看戲,受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就愛看戲,包括京劇、豫劇、晉劇、秦腔等。
當然,最喜歡的是蒲劇,因為她是我的家鄉劇目,土生土長,應該說是我們豫西人的母劇,近些年來,在黃河之濱的陜州大地的各個公園里,經常可以看到有些戲迷在唱蒲劇戲。從那里路過,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觀看,他們有的唱腔悠揚,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著便裝還是戲服,都一樣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讓人看著不想離開。雖然我和現在的小青年一樣,也喜歡流行的熱歌勁舞,但我更喜歡蒲劇,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因為她用膾炙人口,淺顯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唱起來淋漓盡致,回味無窮,
在我國,戲曲之所以稱之為國粹蓋因其博大精深而源遠流長,她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經典,文化精髓。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嘗嘗。”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難怪老一輩的人都是那么的熱衷于這些戲曲,那么喜愛戲曲,
盡管現在舞臺藝術五花八門、紛繁蕪雜,一些年輕人盲目崇尚什么韓流西風,不大懂得戲曲或著就不愿接納傳統的戲曲和民族藝術,從而使我們的文化瑰寶----戲曲瀕臨斷代!但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2、河南省西平縣怎么樣?
我就是西平人!我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我的家鄉,西平是中華母親嫘祖故里,法家代表韓非的故鄉,歷史文化厚重,境內文物古跡較多。距今已有9000年歷史的水井和完整的汲水工具在西平被發掘,還有距今2000多年的冶鐵遺址,苗冢遺址,羅成墓,縣城里還有一座建于北宋年間的古塔,地理位置上來說,西平縣位于駐馬店最北端,向北距漯河市區僅有20公里,向南距駐馬店50公里。
境內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石武高鐵,107國道,貫穿全境,處于鄭州武漢一日經濟圈。是駐馬店九縣經濟較為發達的縣城,2017年西平縣GDP在駐馬店九縣排名第一,現在西平縣正在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在城區修建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公園,洪河,嫘祖河兩河沿岸11公里都種了15萬株海棠。現在的西平縣環境非常美麗,一年四季三季有花,
2018年,西平縣先后舉辦了海棠文化旅游節,嫘祖祭祖大典,全球服裝供應鏈大會,中國首屆農民豐收節,農民電影節四次盛會,規模一次比一次大。其中央視舉辦的農民電影節,邀請了眾多知名演員前來品嘗西平特色農產品,獲得了眾明星很高的評價,西平縣作為嫘祖故里,也就是服裝的發源地,現在正大力發展服裝產業,建設了嫘祖服裝新城,入駐了一大批知名服裝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