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轉任正科實職,鄉鎮正科實職崗位就三個,鄉鎮書記、鄉鎮長和人大主席,一個蘿卜一個坑,沒有很大助力,根本轉不了。如果轉任副科實職,正科職級允許兼任副科領導職務,按照正科待遇管理,可實際上也不好轉,假如某干部從副科提拔正科實職5年,之后改主任科員1年,那么,該干部首次套改二級主任科員,其任二級主任科員的時間從擔任正科實職的那一天開始計算,也就是六年。
1、正科實職改非后怎么套改?
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明確,公務員首次套改只在非領導職務進行,按照現任非領導職務套改職級,不受職數限制。比如,副主任科員對應套改四級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套二級主任科員;副調研員套四級調研員,調研員套改二級調研員;副巡視員套改二級巡視員,巡視員套改一級巡視員,非領導職務首次套改的職級嚴格按照這個對應順序套,不允許變通、超范圍超規格套改。
這是硬性要求,正科實職改非后即主任科員,按照上述職級套改的對應法則,主任科員首次只能套二級主任科員,之后視職數名額情況晉升,允許連續晉升兩次,即”一套兩晉”,之后任職年限清零。假如某干部從副科提拔正科實職5年,之后改主任科員1年,那么,該干部首次套改二級主任科員,其任二級主任科員的時間從擔任正科實職的那一天開始計算,也就是六年,
六年理論上可以晉升兩次,那么6年的正科,最理想的結果是套改四調。也就是說,正科實職改非后,其任職時間不是從改非后開始計算的,而是從你任正科實職的時間開始計算,以此為依據綜合晉升職級,公務員套改職級的依據是現職,即按現職套改職級。因此,無論你以前擔任什么級別的領導職務,只要改任了非領導職務,只能按非領導職務套改,而不是按照原來的實職套,
換而言之,改任非領導后,原來的實職任職經歷對職級套改并沒有什么幫助,充其量只是在任職時間上對晉升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由于公務員都是按現職套改,對部分群體有一定影響,比如說軍轉干部,很多軍轉干部轉業地方都是“高職低配”,比如正團轉業地方按副處安排職務,職級并行后,只能按副處職務套改四級調研員,而不是按照其在部隊最高職位來套。
這樣雖然工資待遇一分不少,但對后期的晉升會產生一定影響,比如正團干部安置為副調研員,按規定只能套四級調研員,拿的卻是正處工資,由于其套改職級后必須從四級調研員開始逐級晉升,而不是從正處的二級調研員開始起步,晉升相對會慢,對個人的后續發展或多或少會產生一定影響,這也是軍轉干部抱怨所在。當然,領導職務雖然不參加首次套改,但符合條件可以晉升,
2、鄉鎮副科如何最快速度提撥正科?
調到市區,最好是市委辦,市府辦…轉正科就很容易了,最好是轉正科以后馬上(半年內)下發鄉鎮當黨委書記。補足鄉鎮主要領導經驗,副處指日可待…或者在市委辦熬時間,升任副秘書長,將來轉任縣長或者局長(轉縣委書記很難,除非有重要推手或者遇到重大事件),。,當然市委辦的年輕人大部分還是轉任各局副職多…這其中最關鍵的一步是從鄉鎮副職調到市委辦[機智][機智]。
3、正科實職20年,2009年新公務員法套改時職級能為三級調研員嗎?
正科實職20年,還沒有提拔任用,這種現象在縣區一級十分普遍,縣區黨政部門、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正科級,一把手正職為正科,副職為副科。全部的正科職數一般只有300名左右,其中還包括200名左右的事業單位一把手,即使是黨政部門一把手,想提拔副處級職務或者待遇,就需要擔任四大班子領導,概率非常小,多半都和事業單位一把手一樣,一直在正科職級上直至退休。
公務員和參公人員有職級并行,還可以在退休前享受副調研員待遇,事業人員就沒有這個福分了,根據新《公務員法》配套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縣區黨政部門只有10%的三四級調研員比例構成,其中三級調研員為三四級調研員總數的40%。縣區黨政部門編制數基本上都在10個左右,能超過20個的只有縣委辦公室、政府辦公室和紀委等極少數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