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為聯系世界的窗口,一切政策,福利,先行先試,吸引香港暨外國投資,是中國改革的橋頭堡,實驗室★要想成功,肯定要全國支援,握緊拳頭打出去,才有力量,全國支援深圳,武漢是排名第一的,出錢出力出人,具體細節就不談了,機關學校設計建筑工程方方面面出發深圳,深南大道,地王大廈,等等都是武漢杰作,現在深圳的中建三局在深圳還有一個分公司,老師,醫生,許多都是湖北人,上圖。
1、武漢綜合實力比深圳強,為什么武漢不是一線呢?
感謝網友的提問!關于這個問題需要進行必要的闡述,所謂綜合實力包括但不局限于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面積、人口、交通、資源等領域,還包括軍事、可持續發展能力。看了許多答題人給出的答案幾乎都是一個論調,誤以為經濟和財富、科技能夠當作綜合實力,舉個例子吧,我國是世界經濟第二大國,難道就代表我們的綜合實力也是世界第二嗎?日本經濟、軍事、科技、工商都是世界一流,就能說明它能夠可持續發展?能說它是世界綜合實力第三嗎?因此,我認為這個題目沒毛病!問題的重點在于武漢為什么不是一線城市。
先把武漢和深圳綜合實力做個對比~①政治:武漢vs深圳,前者副省級城市,后者是國家社會與經濟計劃單列市,看似平手但只是一方面。深圳有經濟特區身份加持,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兩者在這一環節實力相當,基本打成平手,第一回合【0:0】。②經濟:武漢vs深圳,前者排在全國第九位,后者排在全國第三位。第二環節武漢判負,
第二回合【0:1】。③文化:武漢vs深圳,前者已考古的盤龍城距今三千多年,高校數量近百所,大學生數量高居世界第一。后者人文歷史同樣悠久,但高校和大學生數量沒有前者多,第三環節深圳判負。第三回合【1:1】,④科技:武漢vs深圳。第三環節武漢判負,第四回合【1:2】。⑤面積:武漢vs深圳,前者8494.41平方公里,后者1996.85平方公里。
第五環節深圳判負,第五回合【2:2】。⑥人口:武漢:深圳,前者2017年末總計1089.29萬,后者2017年末總計1190.84萬。其中武漢戶籍人口853.65萬人,非戶籍人口約340萬人,深圳常住人口、非戶籍人口分別是384.52萬人、806.32萬人。由于人口總量和戶籍總量、非戶籍人口統計口徑不同,這一環節判平,
第六回合保持上局累計結果【2:2】。⑦交通:武漢vs深圳,前者鐵路、公路領先,后者航空、港口航運領先,算作平手。第七回合維持上局結果【2:2】,⑧資源:武漢vs深圳。前者一城獨大于湖北省,沒有任何潛在對手,后者在所在省廣東可用資源與廣州等市并分,但由于國家因素以及香港元素提供支撐,算作平手。第八回合維持上局結果【2:2】,
從表面來看,武漢綜合實力并不比深圳強。但是結合軍事因素比較,武漢占的上風,武漢有【聯勤保障基地】,與東西南北中各區同為“最高”委管理。還有可持續發展力,武漢地處后方擁有后備力量支撐,經過這兩方面對比,武漢與深圳的最終比分是【4:2】,由此看來,武漢綜合實力確實在深圳之上。那為什么武漢不是一線城市呢?此前已有專家學者公開質疑按線劃分標準有失公允,在官方的評級標準中根本不受認可,
2、晚清民國,北上廣和武漢是一線城市,為什么武漢被深圳取代了?
這個問題范圍太大,我來回答一下,大與小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看完了你應該也明白十之八九了首先你說的晚清民國時期,北京其實經濟不怎么好的,比不了天津衛,那么先簡單聊聊武漢的過去。古代的漢口為漢陽府下漢陽縣屬地,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天下四聚”之一(“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劉獻廷《廣陽雜記》)。
近代,漢口脫離漢陽府管轄,于1861年開埠建立租界,十九世紀中期,漢口成為新的通商口岸,并正式開埠,一時間,外國銀行、近現代工廠紛紛涌現,張之洞督管湖北后,武漢現代化進程明顯加快。到了二十世紀初,漢口對外貿易總額高居全國第二位,是內地唯一可與沿海匹敵的通商口岸,此時的漢口,工業發達,經濟繁榮,號稱中國第二大城市,時人更是用“駕乎津門,直逼滬上”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