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洛陽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從整體上看,定都于長安的全國統一政權的數量遠遠大于洛陽,但是在很多朝代中,洛陽常常扮演了長安的陪都的角色,長安和洛陽是古代建都朝代最多、最為著名的兩大古都,受到西北邊患的牽制,長安作為都城的時間遠遠長于洛陽,武則天大力任用出身山東的官吏,打壓關隴士族,把都城由長安遷至洛陽,降低長安的政治地位,避免受到牽制。
1、古代的長安是現在的西安嗎?
先說結論:不是!不是!不是!不是!重要的話說三遍。長安是縣,西安是市,從漢高祖開始算,長安一直是縣,西安一直是市。西安是長安的上一級行政單位,長安是西安下轄的縣之一,自漢朝以來一直如此。你能問,東城區為什么改名叫北京市了么?西安市為什么改名叫陜西省了么?能么?能么?能么?長安,最早是一個鄉,漢高祖劉邦其實很想定都咸陽(縣)的,可是都城被項羽給燒沒了,無可奈何只能重新建城。
地點就選在了長安鄉,為了匹配都城所在,把長安鄉升格為縣。即:長安縣為都城所在,都城以縣名命名,稱之為長安城!那么,長安縣的上一級行政單位,的西安,當時稱為什么呢?稱之為:京兆尹!記住了,京!兆!尹!是西安的古稱!!!隨后的日子里,古西安經歷了多次改名,分別有:京兆郡,改回京兆尹,京兆州,京兆府,唐朝時短暫改名為雍州宋朝都城遷離了西安,所以西安在宋朝最后一次被叫做京兆(府),
元朝改京兆府為安西府,后改名為安西路,后又改名為奉元路。到了大明,自然不能再繼續“奉元”,于是西安第一次有了今天的名字:西安府,從此以后,六百五十多年來,西安的名稱就一直沿用至今。而長安縣的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長安縣作為西安(京兆)下轄的一個縣,兩千年來轄區和位置,也經歷了很多次的變化。在今天的西安,漢宮遺址大體屬于未央區,在西安城的西北方向,挨著咸陽市,
那里是最初的長安所在。后來,經歷了千年歲月,長安城實在是不堪重負,城內地下水都被生活污水污染了,所以隋朝建立都城的時候,不得不重新選址,于是向東南方向重新建立了都城,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城的大概位置。長安縣,也隨之南遷,當然了,今天的西安城,經歷了后來的多次大修改建擴建。今天看到的城墻,大多數是明城,進入到內城里面才能見到部分隋城,
2、為什么歷史上有盛世長安的說法,而沒有盛世洛陽的說法?
歷史上沒有盛世長安這個概念,也沒有盛世洛陽的說法,歷史是國家的歷史,盛世是形容國家的興盛,一個長安不配盛世這個詞,請勿篡改歷史。提問者聽著,說你是分裂分子一點不為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有祖國興盛富強了,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任憑你等跳梁小丑把一個地區自以為代表了祖國的歷史,只能說你膽大妄為,無恥之徒!賬不是不算,你再不懸崖勒馬,定有制裁你的那一天!對于祖國燦爛的歷史,應該心懷敬仰自豪,作為祖國一份子應該努力工作,為祖國的強大添磚加瓦,
3、為什么歷史上洛陽沒有長安那么出色?
長安和洛陽是古代建都朝代最多、最為著名的兩大古都。長安歷史上總共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西周、秦、西漢、新、東漢(末年)、西晉(末年)、前趙、前秦、后秦、、北周、隋、唐,而洛陽在建都朝代數量上略遜一籌,共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孝文帝之后)、隋(煬帝)、唐(包括武周)、后梁、后唐九個朝代。如果對以上這些朝代進行分析的話,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在建都的朝代中屬于全國性王朝并且統治時間較長的有西周、秦、西漢、隋、唐,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屬于地方性王朝,新莽時期全國分崩離析,群雄并起,統一名存實亡,
東漢末年,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期間山東地區限于混戰,五年后,獻帝出長安東走,長安已化作一片焦土。西晉末年,洛陽被十六國之一的劉漢攻陷,晉愍帝即位于長安,三年后西晉即徹底滅亡,以上兩個時期,都可以看作原先建都于洛陽的政權避難長安、茍延殘喘,所以持續時間很短,只是名義上的統一王朝,洛陽,統一的全國性政權為東漢,和隋唐的一部分時期,其中隋大部分時間政治中心在東都洛陽,唐朝時長安洛陽為東西兩京,皇帝常常往來于兩京之間,武周時改洛陽為神都,正式定為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