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報考崗位選擇,就應該選全額撥款事業編性質的崗位,或者選擇公益一類性質的事業單位。當下很多人認為事業單位雖然不如公務員,但由于工作穩定、年薪也還不錯等原因,所以每年事業單位招考公告都會受到大量關注;那么面對這么多崗位,我們應該怎么選擇呢。
1、如果重新選擇,事業單位的你,選擇管理崗還是專技崗?
這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我是80年代初的大學畢業生,當時人才緊缺,實行分配制,現在已退休,僅把我班的就業情況簡介一下,僅供參閱。一、到地市直屬機關工作,人數約5%,這些人多有較大社會背景。若工作成績突出、人際關系好,一般升至縣處級,極個別的至廳級,他們表面風光,實則很辛苦很操心。二、到大、中專院校任教,
此類約5%,學習成績好,當地短缺專業。通過奮斗,都能評上副高以上職稱,不少人還兼任重要行管職務,他們雖不顯赫,但安適而優越。三、到縣、區直屬機關及鄉鎮工作,此類約10%,一般有當地社會背景。他們從基層干起,經常加班加點,收入一般,辛勤干二、三十年,正科基本到頂,到退休能升副處的寥寥無幾。他們在職時挺神氣的,在基層辦事也有門路,但退休后待遇不如上述兩類,
四、到高中任教。此類約80%,占比最大,他們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平凡而偉大。一般都能成為當地名師,評聘副高職稱,不少還擔任當地教育行政領導職務,由此可見,若在縣區及以下單位從事管理工作,平日辛苦,工作壓力大,若清正廉潔則無好處,若撈好處則有風險。在職時在當地很風光、也有面子,但上升空間有限,退休待遇一般,
2、事業單位報考如何選擇崗位?
當下很多人認為事業單位雖然不如公務員,但由于工作穩定、年薪也還不錯等原因,所以每年事業單位招考公告都會受到大量關注;那么面對這么多崗位,我們應該怎么選擇呢?崗位性質決定收入多寡。目前,事業單位編制可分為四類:1、參公事業編:按照公務員制度管理,和公務員享受一樣的待遇,這類事業編多是因為公務員名額不夠而專門設立的崗位,雖然也叫事業編,但本質上和公務員是一致的,無論是待遇享受、職務提拔都優于其他事業編。
此外,一般的地方事業單位招考公告里不會出現這類崗位,這類崗位多出現在公務員招考公告里,2、全額撥款事業編:地方財政全額保障該編制人員的待遇。3、差額撥款事業編:地方財政只負責一部分待遇保障,其余部分靠單位自行解決,這類單位普遍有固定收入,但收入部分難以覆蓋單位支出及人員工資福利。4、自收自支事業編:這類單位名義上叫事業單位,但本質上和企業沒什么區別,所有單位支出、單位人員福利待遇都由單位自行解決,有點類似國企的味道,
如果單位經營得好,福利待遇就遠超一般的全額事業編;如果單位經營不善,福利待遇很可能還不如一些私企。事業單位改革方向決定未來發展趨勢,事業單位改革后,現有事業單位只剩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之分。按照公益屬性的純粹程度來劃分:一類為純公益性質,不可產業化市場化的;二類為準公益性質,可以由市場配置資源,但是不以盈利為目的,
那么,地方財政對這兩類事業單位又是如何保障的呢?地方財政對公益一類實行全額保障,對公益二類實行支持保障。說白了,前者就是全額撥款事業編,后者就是差額撥款事業編,結合上述兩個因素,我們不難看出:事業單位報考崗位選擇,就應該選全額撥款事業編性質的崗位,或者選擇公益一類性質的事業單位。以上就是我對這題的看法,覺得我說得不錯,就請關注、給個贊;有不同意見的,歡迎留言、討論,
3、小縣城的事業單位,到底是管理崗好還是技術崗好?
這題我有標準答案。我現在縣城的一個事業單位工作,因為不是參公單位,所以工資套改純粹是按事業來,在當初定級的時候,因為已經是副科級,所以我選了管理崗,對應級別為管理八級,與我一樣選擇管理崗的大約有六七個,其余的二十幾個同事,包括一名副科級領導,都按自己的職稱套了管工資級別,當時大家的職稱不高,副科與中級十級職稱月工資差不多,大概70多塊吧,這個工資水平在當時,我們的單位也就四五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