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貨幣制度的改革,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工商業發展的困境,西方國家為了轉嫁危機,利用貨幣和傾銷政策向中國傾銷商品,嚴重影響了中國工商業的發展,面對困境,國民政府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希望通過改革減少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中國經濟發展走過了曲折的道路,終于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29-1933年期間,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陷入經濟危機。西方國家為了轉嫁危機,利用貨幣和傾銷政策向中國傾銷商品,嚴重影響了中國工商業的發展。特別是1931-1934年,中國工商業經歷了艱難的發展過程,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嚴重過剩,銀行擠兌頻繁。面對困境,國民政府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希望通過改革減少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貨幣制度的改革,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工商業發展的困境。中國經濟發展走過了曲折的道路,終于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9-1976年,中國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到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的時期經濟。在這27年間,我國初步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社會主義公有制也初步建立經濟。但到了70年代末,這個經濟的體制僵化,同時對外封閉,生產力水平低下,嚴重阻礙了這個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進行改革開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