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碭二縣現在屬于安徽宿州,當地80%的人甚至不知道宿州在哪。蕭縣當地更是90%以上的人不承認安徽宿州,希望趕快回到徐州,要知道蕭縣縣城離徐州那是相當近,完全可以說是外環啊,哈哈,蕭縣人還愛吃一種美味的小蟲——碟拉猴,也就是蟬啦,武漢人叫作“知了”,蛋白質豐富。
1、為什么蕭縣、碭山人很少來宿州,感覺和宿州人也不親?
有以下幾種原因:一、蕭縣、碭山兩縣原屬徐州管轄,與江蘇省徐州下屬的豐縣、沛縣,合稱豐沛蕭碭,徐州管八縣,豐沛蕭碭為上四縣,銅山、丕縣(現為丕州市)睢寧、宿遷(沒升級地級市前叫宿遷縣,后劃走升級為地市級離開徐州)為下四縣。一九五五年,為解決洪澤湖水患問題,把泗洪、盱眙縣劃歸江蘇,把蕭縣、碭山與泗洪、盱眙兩縣對換劃給安徽省后屬宿州市(原宿縣專區)管轄,
春秋戰國時期,豐沛蕭碭皆屬宋國管轄,蕭叔大心扶宋有功被封蕭地建蕭國為宋之屬邑,是全國蕭姓之鼻祖。秦滅六國建大一統,漢高祖劉邦起兵沛縣芒碭山斬蛇起義滅暴秦建立大漢王朝,設豐邑(豐縣),當其時,四縣并立,守望相助,村、地互連,親戚互通,血脈相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緣親屬關系,兩千多年沿襲至今未有更改,
這是人文地理方面的原因,自然形成無法更改。歷朝歷代,豐沛蕭碭一家親,同屬徐州淵緣深遠,代代相傳,感情篤深,無人可以更改,相對宿州市而言,短短地幾十年的屬轄權怎么能與二千多年的血脈相連相提并論呢?二、蕭碭兩縣到徐州都是直線距離,交通便利,抬腳就到。特別是蕭縣,西、南兩面包圍徐州,改革開放前,蕭縣到徐州市中心二十三公里(縣城距離,西南線),南線官橋鎮到徐州市中心二十四公里,
現在,兩地南西都幾乎連在了一塊。徐州地鐵規劃決定修到蕭縣高鐵北站,開通后,蕭縣到徐州也就十分一刻鐘的距離,再說兩地到宿州市的距離。蕭縣到宿州市約八十公里,碭山到宿州市約壹佰捌拾公里,兩縣在距離也與宿州市相距相遠,人文交流只是邊緣地帶有所交流(蕭縣),而碭山中間隔著蕭縣與宿州市更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感情親近從何說起,
三、由于蕭碭歸屬宿州市時間段較短,三地人員人文交流較少,認同感也存在差距。四、宿州市作為地市級首府,發展速度較慢,各種基礎設施醫療學校教育工業發展園林綠化文明衛生旅游等項目發展較慢起步較晚,與徐州相比是不是席地之差而是高低之別,實在是缺乏向心力凝聚力,蕭碭兩縣人民購物出行買賣看病旅游休假,動身就是徐州市,而很少有人舍近求遠跑到條件較差的宿州市。
2、安徽宿州蕭縣人,現在買房好不好?
好不好要因人而異,現在很多人買房子是為了結婚、自己住,而不還是為了炒,為了漲價,所以,對于剛需的人來說,現在買房子沒有啥好壞可講,因為不買,結不了婚,不買,沒地方住。但是,也有很多人買房子是為了所謂的面子,不根據自己的能力盲目貸款買房,一套下來,要多還個十幾萬!每個月被高額的利息壓得喘不過氣,成了徹徹底底的房奴,
3、為什么蕭縣屬于安徽宿州?而不是江蘇徐州?
很簡單的問題,網上也能查到相關記載簡單的說,那塊地區屬于典型的平原地區,地理位置沒有特別的山區或者大河阻擋(很早之前有個黃河,后來改道),所以,沒有地形等天然的分割點,行政分區比較容易和主觀。歷史因素:皖北地區屬于徐州,這是多年以來的歸屬,徐州分上四縣下四縣,蕭碭等屬于徐州上四縣之一,所以,風俗習慣,人文等均與徐州相同,再加上310國道和隴海線的加成,這些地區哪怕劃歸安徽宿州管理,但是心理上面還是親近徐州,畢竟到徐州很近,到宿州稍遠,而且去徐州快,徐州的經濟發展也比宿州強!很多老年人,到現在做生意賣特產看病消費都還是去徐州從上面地圖上看,宿州比較遠?。】墒菫槭裁醋怨乓詠淼男熘莸貐^一部分劃分給宿州了呢?因為交換,
解放后有一年江蘇地區的洪澤湖還是哪兒因為洪水泛濫和泄洪,需要一塊地作為泄洪區,那么同樣的就得補償,當初都在爭奪這里,畢竟有水的地方發現經濟相對比較好,而皖北和華東平原的經濟模式和發展基本定型了,最終結果是江蘇勝出,然后作為補償,把這幾個縣給了安徽管理但是呢,感情上和地理位置上都決定了這幾個縣比較尷尬,畢竟徐州不要了,宿州又覺得離得遠且心里面未必承認是自己這塊兒(本土干部多,眼界窄,不能統合資源發現經濟),所以,比如碭山,就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