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題主這個意思,山東在古代沒有出現過國家政權,也沒有哪一個朝代在山東定都,而且山東也沒有出現過皇帝。山東歷來都是被大王朝統一的,山東不適合一個國家作為首都,在古代,山東有名的國家政權就是齊國和魯國,山東其實并不適合做一個統一王朝的都城,只適合一些小國家作為割據一方的地盤,齊國、魯國都是在此建立,這也是山東為什么稱為齊魯的原因。
1、在古代,山東出現過哪些有名的國家政權?
在古代,山東有名的國家政權就是齊國和魯國。先秦時期,山東省內有許多小的諸侯國,其中面積較大的有齊國、魯國、萊國、莒國、鄒國、滕國等,后來在兼并戰爭中,幾乎被齊魯吞并,所以位于山東的國家比較出名的就是齊國和魯國,這也是為什么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的原因,不過山東歷來都是被大王朝統一的,山東不適合一個國家作為首都。
根據題主這個意思,山東在古代沒有出現過國家政權,也沒有哪一個朝代在山東定都,而且山東也沒有出現過皇帝,下面小筆用二個方面來為你說明。第一個方面如果說沒有古都那主要是地理、防務和交通因素山東不具備大型王朝乃至統一帝國國都所需要的硬性條件,比比關中的長安洛陽、川中的成都和江南的南京,這是很明顯的事情吧?因為自古以來(黃河被治理以前),但凡黃河泛濫,山東就得被淹,
而且黃河動不動就改道入海,一改道山東就一片汪洋,你說那個朝代敢安心在這設首都?第二個方面在宏觀的中國地圖上來看,山東位于華北平原。但山東很特殊,并不是絕對的平原地形,其中有不少的丘陵和山地,按理說地形高是好事兒,可以居高臨下發動攻勢,但是在一望無際、無險可守的華北大平原就成為了致命的缺陷,也就令濟南、淄博等大城,在戰爭中經常容易被孤立,除了東面的大海,從北或南或西,都會受到各方壓迫,成為四戰之地。
2、為什么說山東自古人杰地靈,山東出過哪些名人?
謝謝邀請山東,春秋戰國時代是為齊國、魯國,到了戰國末年,隨著民族、文化的融合,統一的文化便形成了“齊魯”地域概念,到宋元時期今山東地區,才作為行政區劃提了出來,而包括范圍,仍與山東大概相同,直到清代才正式命名為山東省。齊國仍姜尚的封國,自姜尚封齊國開始,齊國就是一個開放社會的諸侯國,這里集聚了全國頂級優秀人才,所以說山東人杰地靈,人才輩出,
孔子,第一“圣人”,儒家學派創始人。孟子,“亞圣”,他繼承和發展了儒家學派,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孫武、孫臏,為后人留下了《孫子兵法》,在學術思想方面有:孫子、曾參、鄭玄、仲長統等。在政治軍事方面有:晏嬰、司馬穰苴、諸葛亮、戚繼光等,在歷史學方面有:左丘明、華嶠、崔鴻、馬骕等。在文學方面有:東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鮑照、劉勰、王禹、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馮惟敏、李開先、李攀龍、蒲松齡、孔尚任、王士禛等,
在藝術方面有:王羲之、顏真卿、李成、張擇端、高鳳翰等;在科學技術方面,有魯班、甘德、劉洪、何承天、王樸、氾勝之、賈思勰、王禎、燕肅等。在醫學方面有:扁鵲、淳于意、王叔和等,山東還有很多名人典故:彈冠相慶:漢代王吉和貢禹是好友,王吉做官后。有人說:貢禹可以彈去帽灰,準備入仕當官了,臥冰求鯉:講的是王祥在冬天為繼母抓魚的故事。
琳瑯滿目:說魏晉時瑯琊王氏家的男子都是美男子,有曰:觸目所見,無不是琳瑯美玉。清談誤國:魏晉朝時代,風流名士以清談為風尚,被王羲之貶為: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情有獨鐘:晉朝時期,王衍死了年輕的幼子。王衍動情地說: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則情之所鐘,正在我輩,信口雌黃:晉朝清談家王衍,清談時手里拿著鹿尾拂塵,侃侃而談,經常前后矛盾。
3、古時山東境內有兩個主要國家:齊國與魯國,為什么現在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關于這件事有歷史的原因和現代的原因,今天我們就用最簡潔的語言敘述清楚。我們都知道當時山東大地是有兩個大的諸侯國,一個是齊國,一個是魯國,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地,在公侯伯子男等級里面屬于侯,而魯國是姬發的弟弟周公旦,就是周公的封地,對周天子來說魯國才是親兄弟,齊國不過是社會上的朋友。那為什么齊國反而比魯國強大了呢?因為姬發封地后姜子牙就去了齊國,幾個月的時間就把齊國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