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看了一個人的博文,心中很不舒服,內(nèi)容無非又是說河南人怎么怎么不好,商家做生意怎么怎么欺騙了他。這則妙趣橫生的寓言故事作者是誰呢,”唉,河南人其實都是這樣被世人看扁了,河南人用寬厚的胸懷接納了全國各地的商人、游人,希望遠方的客人不要像八國聯(lián)軍一樣,吃了、喝了、拿了、掙上錢了,然后再罵一通,那樣就太不人道了。
1、河南人惹誰了?
河南人就是河南人,誰也沒惹。地域妖魔化,是格局太小的表現(xiàn),今天也看了一個人的博文,心中很不舒服,內(nèi)容無非又是說河南人怎么怎么不好,商家做生意怎么怎么欺騙了他。我很理解他的心情,每個人被騙了心中很不高興,很不開心,這是很正常的,我也一樣,但是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有三鹿奶粉事件,那么我們就不喝牛奶了嗎?此其一,其二此事發(fā)生在石家莊,怎么沒聽到全國的人都去聲討石家莊或河北人。
因為我們知道這些事情都是個別人為之,難道筆者本土就那么純凈而沒有一絲一毫的瑕疵嗎?這是不可能的,給河南人提意見是可以接受的,整個河南人都應該接受,反省自己,但不能說整個“河南無好人”。曾經(jīng)在山西一個小城市生活了十多年,心中很憤懣的是為什么民風淳樸的山西人卻那么的瞧不起外地人,尤其是河南人,用“草灰”來毀之,用鄙夷不屑的表情來棄之,可另一方面還要去鄭州購物,說那里的東西便宜,購回便宜貨,又回來貶其“河南盡賣假貨,
”唉,河南人其實都是這樣被世人看扁了。我是河南人,我愛這片土地,也許她曾經(jīng)貧窮,以后依然貧窮,由于河南是個農(nóng)業(yè)大省,現(xiàn)在的農(nóng)民收入非常低,在滾滾市場大潮下,靠種地吃飯,只能維持溫飽,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四處流浪,構成了農(nóng)民工的主流,成為了中國的“吉普賽人”,這是社會決定的。誰愿意離開本土來外面找事,誰愿意和親人分離,風餐露宿?我經(jīng)常看到,操著河南口音、穿著皺巴巴衣服的包工隊,為本地提供低廉的勞力,心中都說不出的痛,
有一次,一位老人說他是河南的,來這里尋親,身無分文,一天沒吃飯,心里非常難受。趕快給了老人一些錢,并真心的希望他找到親人,希望他不要是騙子,整個華夏都是同胞,甚至,河南人的發(fā)祥比其它地方都早,所以希望世人能互相寬容,互相愛惜,不要相互鄙薄。河南人用寬厚的胸懷接納了全國各地的商人、游人,希望遠方的客人不要像八國聯(lián)軍一樣,吃了、喝了、拿了、掙上錢了,然后再罵一通,那樣就太不人道了,
2、《愚公移山》的故事作者是誰?哪里人??
說到這個《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兩座大山擋住了整個村莊的要道,一位老人家發(fā)動全村人移山,辦法就是靠人力一代一代慢慢開山,這想法一出,全村人都笑話他“天方夜譚”,所以也稱他為“愚公”,后來愚公移山的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精神感動了上蒼,上帝派人將兩座大山移走了。那么這則妙趣橫生的寓言故事作者是誰呢?作者姓列,名御寇,人稱列子,鄭國圃田(今河南鄭州市)人,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道家,
列子的思想不亞于老子和莊子,也是道家學派承前啟后的重要傳承人物。著有《列子》一書,其學說本于黃帝老子,歸同于老子和莊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除了《愚公移山》,還有《夸父追日》、《杞人憂天》、《余音繞梁》、《疑鄰盜斧》等等,短小精悍、生動鮮活、幻想有趣的寓言故事。總結來說,列子的功績對中國人思想影響甚遠,對后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yǎng)生、樂曲、宗教也相當影響深遠,
3、《道德經(jīng)》的作者老子是河南人還是安徽人?
老子李耳究竟是哪里人,實際上已經(jīng)不可能得出一個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結論了。因為關于李耳的出生地、生卒年,甚至生平事跡都只存在于歷史典籍的只言片語中,更多的則是神化后的太上老君——老子,現(xiàn)在關于老子出生地的說法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安徽省渦陽縣說。其二是:河南省鹿邑縣說,兩地都有相關老子的遺跡,各自省內(nèi)都認為自己才是正宗的老子出生地,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