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南方與北方分法與河南關系三種分法,第一種河南是“北方”;第二種河南是“南方”;第三種河南,處于中間地帶。▲河南四角各有一個“雞鳴三省”地▲河南區位與周邊省份關系圖解制圖-公子羽▲河南五大區域,當代專家與媒體聯合評出的中國十大新天府,也于河南無緣。
1、河南地緣格局,河南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河南的地緣格局:他是中原中的中原,中部中的中部說河南地理,必然繞不開——中原。這是一個很人文地理的詞語,也是聽起來很“詩與遠方”的詞語,而最早的“中原”一次,的確出自《詩》之中:“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詩經·小雅·小宛》)不過,這里的中原意思很簡單:坦蕩的原野,并非特制某一地區。
今天我們提到的中原,一般指的是“早期的中國”,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指范圍一度成為華夏農耕王朝的代稱,中原,或早期中國,其說法版本多有不同,但基本不超出黃土高原東南至華北平原的黃河中游地區,也正是此前文章中所說的“黃土金三角”地區——山西汾河谷地(臨汾-運城盆地)、陜西渭河谷地(關中盆地)、河南伊洛河谷(河洛盆地、洛陽盆地)。
對于中原,近、當代工具書這樣解釋:“古稱河南及其附近之地為中原,至東晉南宋亦有統指黃河下游為中原者,”(舒新城主編、中華書局1936年出版的《辭海》)注意,這里的河南,指的是今河南省境內黃河以南地區,因為河南省是跨黃河的。“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主要是河南省。”(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辭源》)當然,以中原為中心的王朝版圖擴大到哪里,就把“中國”、“中原”的范圍擴大到那里,
中原,也常以相對邊疆、邊緣的方位,將其作為整個王朝的代名詞。無論中原的內涵和外延有多大,有一片從黃土高原、秦嶺山區延伸到華北平原的區域,總是無法被繞開的,那就是——河南!因為,它是“中原中的中原”,▲古本彩繪《禹貢九州圖》南與中國自然區劃的關系地理學家黃秉維先生的中國自然區劃圖中國劃為三大自然區華北與華中以秦嶺淮河為界其次,他是黃河與長江之間、南方與北方的中間地帶。
現實中,行政區劃往往與地理區劃相矛盾,如,擁有大片華北平原的山東,跟福建江西等同屬“華東”;擁有大片華北平原的河南,跟廣東、兩湖一起劃入“中南”。說到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南方與北方”,河南似乎是最難站隊的省份,南北方(主要指的是中國中東部地區)怎么分?主要有三種說法:以長江為界,江以北為北方、江以南為南方;以黃河為界,河以北為北方,河以南為南方;黃河以北為北方,長江以南為南方,中間有一個過渡帶。
▲三種“南方與北方分法與河南關系三種分法,第一種河南是“北方”;第二種河南是“南方”;第三種河南,處于中間地帶,第三,古代河南地區(尤其洛陽所在的河洛)的方言,被視為“中州正音”、“中州雅音”,大致就是古時普通話的音韻基礎。關于“中州音”是否就是今天的河南方言,我們不做探討,關于“正音”與地理環境區位的關系,古人已經進行過論述,認為“不南不北”的區位,可以集合聲音氣韻之精粹。
“中原當南北之間,際清濁之會,故宋制中原雅音,合南北之儒,酌五方之聲,而一折衷于中原。謂河洛不南不北,當天地之中,為聲氣之萃,(明呂坤《交泰韻》)▲河南省與其方言分區示意圖底圖:《中國語言地圖集》除此之外,象征東西南北中五方神圣的五岳圣山中,中岳嵩山位居河南中部,并衍生出了“天地之中”等系列文化景觀。
其他地方的我們,用“行不行”、“可不可”的時候,河南話則是“中不中”,中,是河南在地理上的最鮮明特征,也是平時談論較多的。除此之外,他還應該擁有另一個標簽:四,無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區劃,河南都繞不開“4”這個數字,我們甚至可以說:河南——是中國“最四”的省份!接下來請看細細分解,一、曾經:四面虎狼,四戰之地春秋戰國,奠定了后世的區域文化版圖和“地方主義”,如陜西稱三秦大地,山西稱三晉大地,河北稱燕趙大地,山東為齊魯大地,江浙是吳越大地,湖北湖南屬“楚地”,四川盆地為“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