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你看偏了,洛陽不是中國的中心,中國的中心在西安。此外,就是因為地形原因,洛陽市區盆地,周圍山川環繞,交通不便,中國為四方“地中之國”或言“地中之都”;第二,中國是一個具體的地方,即大體指以“洛邑”或者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1、華夏的中心在哪里?
華夏古代有兩個中心。一個大約在今天的山西太原附近,另一個大約在今天的陜西西安附近(就叫咸陽),中華文明產生于黃河流域,黃河兩岸就是歷朝歷代的政治中心區域。偉大的母親河,九曲黃河蜿蜒綿長,就如同太極圖中的彎曲的分隔線,把中原地區劃成陰陽兩部,太原,顧名思議,就是太極的原點。是這個陰陽魚的陰眼之處,陰,蘊育,至陰則陽生,就是龍興之地,古代帝王潛龍起事的地方。
太原附近有個城市從古到今都叫榆次,就是魚次,是魚眼到達的地方,掌控著廣闊的晉中平原,千百年來,永無水旱災害,乃是帝王之資也,西安就是咸陽,就是至陽之所,太極圖的陽眼。陽,成果,至陽而隆盛,就是龍騰之處,古代帝王建功立業的地方,依山帶河,攻守兼資,據險塞而控中原,古來必爭之地,乃為帝王之業也。古有“秦晉之好”,秦是陽興,晉為陰潛,“之”為九曲黃河,“好”是陰陽和諧,
2、西周為什么準備建都洛陽,洛陽好在哪里?
關于這個問題,本人查到有這么一段記載,可以理解為什么要建造洛陽。如下:初武王作邑于鎬京,謂之宗周,是為西都,將營成周,居于洛邑,而未果。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定鼎于郟鄏,卜曰:“傳世三十,歷年七百,”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興工營筑,謂之王城,是為東都,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也。”周公又營成周,
3、洛陽為中國之中心,為什么快遞公司不把總部扎根在洛陽?
我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你看偏了,洛陽不是中國的中心,中國的中心在西安。由圖就可以看出,如果快遞公司為了輻射全國,收發快遞方便的話,那么大概率的也會選擇中國的中心西安,此外,就是因為地形原因,洛陽市區盆地,周圍山川環繞,交通不便。洛陽夾在鄭州和西安兩大省會城市,全國交通樞紐城市之間,真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4、中國古代建都關中盆地、洛陽盆地,為何不建都南陽盆地?
南陽盆地居中國腹心地帶,北為伏牛山,東為桐柏山,西依秦嶺,南部為大巴山余脈,東南部為大別山,東南方通過隨州走廊與重鎮襄陽練成一片,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么好的地理位置為什么沒有帝王在此建都圍棋有句話叫“金角銀邊草肚皮”,歷史上中原腹地雖然富足,但也是四戰之地,飽受戰亂之苦,三國時南陽諸葛先生在此地居住,對周圍環境可謂是了如指掌,后來還是把戰略重心放在西川,因為這里守不住。
劉秀起于南陽盆地,建立東漢帝國,但他建都于洛陽,并未建都于宛城(今南陽),(上一張南陽盆地戰略圖片)從圖上看,南陽盆地雖然群山拱衛,整個南陽盆地面積有四五萬平方公里,但山脈之間距離很大,四面透風。在現代地理位置相當優越,但在古代以步兵冷兵器進行防御可以說防不勝防,具體來說,北方有方城通道;東南有隨棗通道;西邊有商洛通道;南邊,只要拿下襄陽,就是一馬平川。
戰略思維“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這句話說明了當時各軍閥的戰略思想,城墻高大厚實,城內存積糧草,形成大都市規模,如秦漢唐的西安,宋的開封洛陽,明的南京北京,在冷兵器時代,據堅城而守是第一戰略思維。所以古代想擴大地盤就要去搶奪大城市,南陽當時不具備大城市條件,劉秀自然就要去搶占洛陽,戰國田單守即墨五年之久,并打敗樂毅,還有朱文正守南昌,張士誠守高郵,于謙守北京等都是取得了勝利。
這樣看來,地理上的戰略位置在古代是次要的,現代南陽盆地建帝都的優越性如果現代遷都南陽,那可是絕佳位置。整個南陽盆地地形陰陽合同,如太極圖一樣,符合風水學里面所說的龍興之地,南陽盆地氣候溫暖濕潤,有山有水還有點田,關鍵沒污染,交通便利,承上啟下,進退有據,大戰略上群山環伺,地下防御優勢明顯,真乃建都的好位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