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以廣東表業來以小見大,了解一下中國無數的產業基地是如何形成的。廣東不僅表業發達,還有順德的家電、深圳大芬村的裝飾性油畫、汕頭澄海的玩具等都在全國、甚至全球獨占鰲頭,之所以一個市、一個縣、甚至一個村就能壟斷一個產業的原因就是產業集聚效應,廣東表業,確切的說應該是廣州和深圳表業如此發達也是由于產業集聚效應。
1、怎樣區分廣東仿表和正品表?
謝邀!正品手表和高仿手表的區別因品牌不同區別都不一樣。第一就是建議去正規渠道進行購買,正品手表一般都有身份證和保卡,表的編碼應與身份證相符,二手手表就要憑經驗了,看外觀、聽聲音,鑒別細節都很重要。現在一些二手店鋪也是不錯的購買渠道例如寺庫等,多看多了解再買。希望能夠幫到您,
2、有人說廣東表業很發達,為什么?
正好在三年前幫深圳一家腕表公司做過戰略咨詢,我來解答您的問題。也歡迎大家關注我,了解更多戰略和財經知識,廣東不僅表業發達,還有順德的家電、深圳大芬村的裝飾性油畫、汕頭澄海的玩具等都在全國、甚至全球獨占鰲頭。如果放眼全國,溫州的鞋,廣東的表,泉州的運動品牌,海寧的皮革大王,還有無數不知名的縣鎮靠一個產業聞名海外,如南和的寵物食品占全國產量的60%,安平縣的道路護欄占全國的80%等,
之所以一個市、一個縣、甚至一個村就能壟斷一個產業的原因就是產業集聚效應,廣東表業,確切的說應該是廣州和深圳表業如此發達也是由于產業集聚效應。而中國各地產業集聚效應形成的路徑一般都是改革開放初期能人帶頭示范,到從眾效應形成的先發優勢,再到政府的因勢利導打造產業基地,我們就以廣東表業來以小見大,了解一下中國無數的產業基地是如何形成的。
1、具有冒險精神的能人播下產業的種子上世紀80年代,廣州幾家國營手表因經營不善紛紛倒閉,有幾個資深的老師傅下崗回家,生活艱難,所幸趕上改革開放的東風,于是就帶著幾個徒弟干起了高仿勞力士的生意(很多70/80后同學,是不是恍然大悟為啥聽說的第一個名表品牌是勞力士了)。幾乎在同一時期,1987年飛亞達在深圳創立,公司成立時注冊資本僅186萬元,20平方米的工作廠房和9位員工,它就是飛亞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1988年,飛亞達舉行了第一屆新品展銷會,一炮而紅,至此開始全國擴張。2、從眾效應形成的先發優勢在廣州,幾個老師傅通過高仿勞力士賺到錢后,很快引起了周邊親朋好友的模仿,于是廣州表業從一開始的幾十人的小村落小作坊,發展到了商戶五千多家,六萬人的從業人員,年銷售產值高達二三十億,形成了初步的產業基地,反觀深圳,飛亞達取得成功后,天王、依波、雷諾、寶時捷等相繼成立,在廣州朝著高仿表的道路上狂奔時,深圳走向了自有品牌的發展之路。
3、地方政府的因勢利導終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在廣州,隨著仿表從業人員越來越多,廣州政府開始因勢利導,規范產業的發展,于是廣州站西路成為全國最大的仿表基地、一街之隔的廣元西路更是有上百個鐘表城鱗次櫛比,再看深圳,深圳市政府在2006年大手筆推出光明新區鐘表產業集聚基地,總規劃面積114萬平方米,至此將深圳及周邊的手表品牌幾乎一網打盡,產業集聚效應較廣州更上層樓。
據鐘表協會統計,深圳手表年產值超600億元,占全國的50%;出口35億美元,占全國的60%;年產9.1億支,全球占比超40%,產業集聚效應到底有何作用?理論如下:企業在一定區域內的相互臨近,或者同時處于生產鏈的某一個環節而分工不同,從而降低了成本,如運輸成本、庫存成本、交易成本;由于共同的交易市場與采購中心降低原材料成本與銷售成本;集群企業的臨近使得信息的搜尋與獲得更加迅速,從而降低了信息成本;由于企業的集聚帶來勞動力的集聚,從而減少了勞動力的搜尋成本。
同時由于地理上的相互臨近內生的信譽機制,減少了風險并增加了服務;最重要的是由于知識的外溢效應,核心技術與知識擴散速度加快,有利于產品的創新等,因此,一個產業基地一旦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就很難被其他區域替代,除非是區域整體資源稟賦優勢不再。在廣州和深圳產業基地形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播種的重要性,廣州播下的是高仿的種子,而深圳則是品牌的種子,最終一墻之隔的廣州和深圳走向了不同的產業集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