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與廣東在中國的位置那么,廣東與廣西之中的“廣”,是怎么來的呢。這個以前很多人回答過的,以前廣西廣東合并作為一個行政區域,漢朝時叫廣信府,后來宋朝改叫廣南府,廣東廣西大名字叫廣南,政府駐地在現在的廣西梧州市,而在東邊的廣東被叫廣南東路,在西邊的地區被叫廣南西路,簡稱廣東和廣西,這個最早的叫法,一直沿用到現在,廣東廣西人也稱為廣府人,而廣字,據考察,乃是皇帝所賜,意思就是,梧州在三江合攏之地,平原遼闊,意為廣,廣字就這樣沿用下來了。
1、廣西、廣東的“廣”字指哪里?你怎么看?
這個以前很多人回答過的,以前廣西廣東合并作為一個行政區域,漢朝時叫廣信府,后來宋朝改叫廣南府,廣東廣西大名字叫廣南,政府駐地在現在的廣西梧州市,而在東邊的廣東被叫廣南東路,在西邊的地區被叫廣南西路,簡稱廣東和廣西,這個最早的叫法,一直沿用到現在,廣東廣西人也稱為廣府人,而廣字,據考察,乃是皇帝所賜,意思就是,梧州在三江合攏之地,平原遼闊,意為廣,廣字就這樣沿用下來了。
事實上,真正最早的粵語也是從梧州過來的,廣西叫白話,廣東人叫粵語,都是一種語言的不同稱呼,有關廣東廣西的劃分,后來又有了些新說法,比如有人認為,是以廣東廣西邊界的十萬大山為界,東邊叫廣東,西邊叫廣西,而十萬在壯族中,是一個口譯音,意思是高大,可以頂到天,十萬不是數字,而是一個口譯音,而當時的廣西包括現在的湛江和海南島,最后一種說法,就是當時宋朝,湖南省不叫湖南,叫湖廣,現在很多粵北人民還用湖廣稱呼現在的湖南,而湖廣東面就是廣東地區,后來外省中原人過來時稱我們是廣東,湖廣東邊,西邊的叫湖廣西邊,簡稱廣西,這些都是不無道理。
2、廣東,廣西兩省以什么為界劃分的?
在名稱上,我國的省區有這么幾對方位對稱的兄弟:河北與河南、湖北與湖南、山西與山東、廣西與廣東,這幾對CP中,你會發現廣東與廣西十分特殊:其他幾組地名,是以山、河、湖等自然地理事物為參照,這個“廣”顯然不屬此類。現實中我們熟悉的名山大川,沒有叫“廣河”或“廣山”的,廣西與廣東在中國的位置那么,廣東與廣西之中的“廣”,是怎么來的呢?它,是如何將“兩廣”分開的?廣東和廣西在哪里分界?廣信中原文化未大規模進入之前,先秦文獻將我國東南沿海區域或族群稱為“百越”,今天的南嶺以南,包括廣東、廣西、海南,以及越南地區,泛稱為“南越”——越,也通粵語的“粵”。
秦代在嶺南設立南海、桂林、象郡,遣任囂、趙佗等人為南下干部,開發管理嶺南地區,后秦末北方大亂,朝廷無暇南顧,代理南海郡尉的龍川縣令趙佗攻取周邊郡縣,割據稱王。到西漢初期,趙氏南越表示臣服,但實際仍為獨立王國,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將這一帶徹底平定,南越國割據范圍圖納入中央王朝管轄范圍后,兩廣地區比秦代有了更多的郡縣:今廣西地區有郁林郡、蒼梧郡、合浦郡,廣東地區主要是南海郡,海南島有儋耳郡、珠崖郡,越南地區有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這些地區總稱為“交趾”,東漢建安年間改交趾為“交州”——從交趾到交州,地名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文化的滲透和當地“王化”程度的提升。
州,最早是監察機構,到了東漢晚期演變為行政區性質,每個州都有一個行政中心,如巴蜀和云貴高原為益州,行政中心為蜀郡的成都縣;湖南、湖北及河南南部為荊州,行政中心為南郡的襄陽(注:設立以來駐地有數次變化)等等,早期的交趾,后來改的州也有一個行政中心,位于蒼梧郡的治所,叫廣信縣。對此,晉代史學家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記載:“蒼梧郡廣信,
”意思是,蒼梧郡的首府為廣信縣。南朝梁時期的劉昭在此標注“漢官曰:刺史治,”意思是,蒼梧郡廣信縣是交趾刺史部的治所,據東漢末南海郡人王范《交廣春秋》記載:元封五年,移治蒼梧廣信縣,即公元前106的時候,廣信縣成為交趾治所。三國時期的交州與廣信城位置漢代古廣信縣,在今廣西和廣東交界處,這一帶,桂江(漓江)、合江匯入珠江干流(潯江-西江),治所所在地,可以利用水道成為交通樞紐,此地又是嶺南地區的中部,溝通東西、連接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