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風水在長安,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大唐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都發生在長安,大唐的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了陜西而不是其他地方,這足以證明了唐朝的京城一直在長安,沒有一個唐朝皇帝把都城搬到了洛陽。唐朝皇宮有三處,分別是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這三座宮殿都在唐朝的都城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下面羽評就來介紹下這三座宮殿,喜歡的不妨看看,了解下唐朝歷史。
1、唐朝的皇宮在哪呢?
謝邀!祝大家閱讀愉快!唐朝皇宮有三處,分別是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這三座宮殿都在唐朝的都城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下面羽評就來介紹下這三座宮殿,喜歡的不妨看看,了解下唐朝歷史。太極宮:太極宮一開始是叫大興宮,隋文帝時期所建,直到唐高宗開始修建大明宮后才改成了“西內”,現在位于西安市市區內,根據史書記載以及現在人工勘測,這座太極宮東西寬2830.3米,南北長1492米,
太極宮共有十個宮門,是當時長安第一個大的宮殿群,殿、閣、亭、館有三四十所。太極宮也是唐朝初期的政事活動中心,主要是高祖、太宗在這里工作,大明宮: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的象征,唐太宗貞觀八年所建,原來是叫永安宮,是唐朝三座宮殿里面最壯觀的一座,占地面積高達3.2平方千米,是北京紫荊城的4.5倍,更是享有“千宮之宮”之稱,不過在唐朝末期遭到了損壞。
大明宮從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國的宮殿建筑制度,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是模仿大明宮的建筑特色的,興慶宮:興慶宮一開始只是唐玄宗做藩王時居住的地方,后來唐玄宗即位后,開始大規模擴建,成為了僅次于太極宮、大明宮的又一個宮殿,是唐玄宗時期的中國政治中心,也見證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美好愛情。安史之亂后便成為了太上皇以及太后閑居的地方,知道最后被廢棄,
2、唐朝的中心是在西安還是洛陽?
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陽待過64年,算上武則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個,含武則天葬在長安,一個在菏澤,一個在偃師,沒有一個在洛陽。現如今也沒誰把自家故人葬到別家地盤上吧!周禮規定天子五門,西安明德門遺址五個門道,大明宮丹鳳門五個門道,吹上天的應天門三個門道,明德門東南有天壇遺址,洛陽有天壇地壇社稷壇宗廟嗎?唐宗廟遺址在現西安碑林北邊。
3、唐朝時期,有哪幾位帝王在洛陽建都?
唐朝沒有一位帝王在洛陽建都,武則天和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在洛陽住了許多年,但唐朝(周)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仍然在長安,政府機關一直在長安沒有挪地方,洛陽只不過是武則天和張氏兄弟吃喝玩樂的地方罷了,充其量也就是后宮角色,后來武則天被張易之兄弟倆在洛陽挾持,武則天通過飛鴿傳書向長安求救,李顯、張柬之等人率兵馬連夜從長安趕到洛陽去救武則天,張氏兄弟被誅,武則天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把權力交給了李顯,結束了她毀譽參半的帝王生活。
應該說,武則天對洛陽沒有留下什么好印象,她在洛陽居住時,屢屢遭到周圍壞人(道士、仙人、小人等)的謀殺和暗害,最后還差點比兩個男寵毀了名聲,這是她后來為什么要葬到乾陵高宗皇帝身邊的主要原因,武則天一生看好洛陽,為什么死后一定要葬到陜西?可見洛陽對她來說有多么晦氣!唐朝的風水在長安,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大唐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都發生在長安,大唐的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了陜西而不是其他地方,這足以證明了唐朝的京城一直在長安,沒有一個唐朝皇帝把都城搬到了洛陽,
4、洛陽到底是唐朝的陪都還是國都?
洛陽是唐王朝的陪都。大唐王朝國祚289年,其間有一段插曲,就是武則天篡權,建立武周15年,遷都洛陽,按照中國人傳統習慣,武則天是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就是名正言順的李家人。所以武周不被承認為一朝,以現代人觀念,因為都城東遷,也可認為武周在洛陽的15年。這樣大唐國都在西安274年,武周在洛陽15年,換句話說大唐274年,洛陽都是陪都。
大唐十八陵都在西安周圍,包括武則天與高宗的合葬墓乾陵,也佐證了這一點,因為宗廟在西安,宗廟所在為都,無宗廟只能是“邑”,西安洛陽在古代被認為是古都雙子星。中國是一個大國,特別是大一統王朝,所以很多朝代都設有主都和副都,也就是首都和陪都,在中國歷史上周秦漢隋唐首都都在西安,西周隋唐又設副都洛陽,以便于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