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才有后來的在杭州六和塔,武松堅持要出家,宋江也沒有挽留,只說了一句冰冷的話,但從爾心。人一上百千奇百怪,難免也會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矛盾,況且梁山中派系林立,兄弟們之間也都存在著各種勾心斗角,這其中有和宋江以前結(jié)下仇怨的,也有因為排名心里產(chǎn)生不公的,也有其他原因,對宋江不服氣的,我在這里就盤點一下都有哪些人和宋江不睦。
1、宋江在征討方臘時,共死亡多少好漢?
宋史上關(guān)于方臘的記載見列傳二百二十七方臘傳。“宣和二年十月,起為亂,自號圣公,,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徽宗始大驚,亟遣童貫、譚稹為宣撫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晉蕃漢兵十五萬以東,且諭貫使作詔罷應(yīng)奉局。三年正月,臘將方七佛引眾六萬攻秀州,統(tǒng)軍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軍至,合擊賊,斬首九千,筑京觀五,賊還據(jù)杭,
二月,貫、稹前鋒至清河堰,水陸并進,臘復(fù)焚官舍、府庫、民居,乃宵遁。諸將劉延慶、王稟、王渙、楊惟忠、辛興宗相繼至,盡復(fù)所失城,四月,生擒臘及妻邵、子毫二太子、偽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殺賊七萬。四年三月,余X悉平,臘之起,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王師自出至凱旋,四百五十日”。可見方臘是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起義,宣和三年二月基本敗局已定,四月被俘,宣和四年三月余X被徹底平定,
其規(guī)模達六州五十二縣,涉及人口二百萬,(按宋史地理志,北宋末總共有4京,30府,254州,63監(jiān),1234縣,人口4500多萬)。朝廷動用了15萬大軍,出動了樞密使童貫才鎮(zhèn)壓下去的,其中沒提宋江參加了平定方臘。另據(jù)列傳一百二十三韓世宗傳:“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diào)兵四方,世忠以偏將從王淵討之,
,世忠窮追至睦州清溪峒,賊深據(jù)巖屋為三窟,諸將繼至,莫知所入。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shù)里,搗其穴,格殺數(shù)十人,禽臘以出,辛興宗領(lǐng)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從這段看,方臘是被日后的抗金名將韓世忠擒獲的,但功勞被辛興宗搶去,宋史上有關(guān)宋江的記載總共有三段,分別是:本紀(jì)二十二徽宗四,宣和三年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
是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列傳一百十二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zhuǎn)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余,載鹵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shè)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zhàn),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
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列傳一百十二侯蒙傳,“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從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第一、宋江投降應(yīng)該是在宣和三年二月以后的事情。
第二、宋江一度還是挺囂張的,“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但屬于流寇性質(zhì),第三、宋江人馬不會很多,張叔夜用了臥底和千名死士設(shè)伏加上少量“輕兵”、“健卒”就搞定了宋江,而宋江則是在副手被擒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才被迫投降的。第四、侯蒙(時任毫州知州)曾經(jīng)建議宋江去打方臘,但朝廷似未接納,那么宋江到底有沒有參加了平定方臘的戰(zhàn)爭呢?我們再看看其他資料,據(jù)畢沅的《續(xù)資治通鑒》宋記卷九十四,宣和三年所發(fā)生的有關(guān)事情按時間順序如下:正月,“方臘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
”二月,“降詔招撫方臘”,“方臘陷旌德縣及處州。步軍都虞候王稟復(fù)杭州,”同月,“淮南盜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轉(zhuǎn)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知亳州侯蒙上書,言江才必過人,不若赦之,使討方臘以自贖,帝命蒙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張叔夜知海州。江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江徑趨海濱,劫巨舟十馀,載鹵獲,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設(shè)伏所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