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語言絕不是“土”那么簡單。謝謝邀請,河南話有三類簡稱豫語,一類是通行于河南大部分地區的中原官話,即為人們通常習慣所說的狹義的河南話,河南方言以特有的四聲調值規律影響了旋律的發展形態,同時也賦予了它獨特的音樂色彩和濃郁的地方風格。
1、河南有幾大方言?最難聽懂的是哪兒的方言?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說起河南話,我們會想起很多經典的話語,例如一句有味道叫罵:咦,你個鱉孫。還有河南人都愛說的:中在河南話中,也有一些地域的分別,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都位于為中原官話區。中原官話,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河南話的味道,其中河南有三個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話有點差異。最難懂的,就是林州話了,林州、安陽、鶴壁這一豫北區,就是上圖紅色區域,當地的方言,受晉語影響,再加上這這一片比較封閉,著名的紅旗渠的故事,就是在這里。
就在這個區域,保留下來晉語的味道,舉個例子就能知道林州話的神奇之處的。除了林州話,河南話中和中原官話有較大區別的,就是信陽話了,信陽地區,因為受荊楚文化的影響,方言也有點湖北話的味道。信陽話不僅語速快,還h,f不分,對于大部分河南人來說,信陽話也是比較特殊的。更多河南歷史文化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2、河南哪個地方的方言最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河南方言是焦作話,焦作古稱懷慶府,因盛產中草藥而聞名,現在的懷山藥即為滋補食品。值得提醒的是,有好多人(包括媒體記者)誤寫為準山藥,與焦作話差不多的是濟源話,濟源過去歸焦作管,后來析置出省管縣級市,漸而成了副地級、正地級市。這兩個地方的話,明顯與其他地區河南話不同,其他地區的話,除過信陽南部幾縣有湖北口音外,其他地方都基本差不多,僅僅是音調之區別,
而焦作與濟源話,因臨近山西,頗有晉東南話的味道。特別是帶有wan音和wo音的字詞,其口語全變成wo音和wu音,如:鋼管說成鋼鍋,山坡說成山撲,饃說成目等。洛陽老城區的一些地方,上述字詞發音,與焦作話也有點相似,因為這些話很有特點,這些地方的戲迷到河南衛視梨園春打擂時,還把當地方言編成節目演出。有一個女性戲迷,因用洛陽方言唱戲,與現場觀眾交流、互動得好,而當上了當期擂主,
3、河南話好玩嗎?
這個問題很好玩,也很有意義。很高興被提問,回答這個問題就從中原文化開始吧,以河南為核心的中原文化,從黃河中下游及黃淮地區的陜西,山西,河北,山東,湖北,安徽等地逐層向外輻射,至嶺南文化,閩臺文化和客家文化的核心思想都來源于中原文化。作為中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河南話在當年屬中原官話,所謂官話也就是如今的普通話,老漁以為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里河南話應該代表了普通話,最少在滿清入關前是這樣,
記得在西北工作時去過西安,寶雞等地,那里的當地話大部分都是河南口音,河南話最大的特點就是簡潔,簡潔到一兩個字就能概括全部意思,我想提問的好玩之處可能是這個意思吧。在老漁的朋友里也有不少河南藉的,他們的普通話有別于其他地方,說的非常標準甚至沒有一點瑕疵,最少我是這樣認為的,老漁會說的河南話只是一個字的“中”。
4、河南話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方言嗎?為什么說相聲的都愛用河南話當梗?
過去很多人說河南話太土,那是無知,豈不知,很多土語里包含了古語,是老百姓口傳心授下來的古代語言,也叫…雅音,相聲表演需要鋪墊,三鋪一響是他們都懂的技巧。侯寶林大師先用外地的啰嗦鋪墊,后用洛陽話的簡約炸響非常符合人們的欣賞思維也符合相聲的技巧運用,我近幾年在收集洛陽土語,已經發現了流傳下來的雅音,河南話不簡單,洛陽話很雅致,古代都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土語,洛陽的包容,融合,留下來了不一樣的土語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