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酮類化合物:根據三碳鍵(C3)結構的氧化程度和B環的連接位置,黃酮類化合物可分為以下幾類:黃酮類和黃酮醇類;黃烷酮(又名二氫黃酮)、黃烷酮醇(又名二氫黃酮醇);異黃酮;異黃酮(又稱二氫異黃酮);查爾酮;二氫查爾酮;橙酮(又名奧卡);黃烷和黃烷醇一種從黃酮(2-苯基色酮)中提取的黃色素,黃酮類一般指黃酮類化合物。
根據中心三碳鏈的氧化程度、B環的連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鏈是否為環狀,主要的天然黃酮類化合物可分為黃酮類(黃酮)、黃酮醇和黃酮醇。呋喃色酮:即色酮的C6-C7位置與一個呋喃環結合。例如,從山楂的種子和果實中獲得的林鍇就屬于這一類。二苯甲酮:即色酮的C6-C7位置與一個苯環結合。比如決明子中含有的紅色鐮刀酶就屬于這一類。
黃酮類一般指黃酮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原指由2-苯基色酮衍生而來的一類化合物。現在一般指兩個苯環通過三個碳原子相互連接的一系列化合物,即一類具有C6-C3-C6結構的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根據三碳鍵(C3)結構的氧化程度和B環的連接位置,黃酮類化合物可分為以下幾類:黃酮類和黃酮醇類;黃烷酮(又名二氫黃酮)、黃烷酮醇(又名二氫黃酮醇);異黃酮;異黃酮(又稱二氫異黃酮);查爾酮;二氫查爾酮;橙酮(又名奧卡);黃烷和黃烷醇
一種從黃酮(2-苯基色酮)中提取的黃色素。其中包括黃酮類化合物的異構體及其氫化還原產物,即以C6-C3-C6為基本碳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分布于植物界。大部分與糖結合形成糖苷或糖基,部分以游離形式存在。天然化合物通常含有羥基、甲氧基、烴氧基和異戊烯基等取代基。由于這些發色團的存在,這些化合物大多是黃色的。由于分子中γ-吡啶酮環上的氧原子與強酸形成鹽,呈弱堿性,所以曾被稱為葉黃素類化合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