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2019年7月27日,廣東省廣州天河區龍口橫街的一位市民因扔錯垃圾,被執法人員當場罰款200元。廣州的馬路上也會見到大賓、寶馬和保時捷,內地人說這些車主肯定不是廣州人,要想垃圾分類有效的進行下去,除了罰款,城管巡查,督導員監督,監控攝像取證等這些措施之外,還應該1.依靠社區消費者(廢品回收,拾荒者等),規范經營行為與拾荒者管理等;2.還要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倡導工作,使消費者從根本上樹立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3.政府部門加大基礎設施的改造或增設垃圾分類回收的設施,當中盡量進行標識的簡單明了和使用說明;4.提倡家庭垃圾分類收集與回收。
1、又是垃圾分類!廣州男子扔錯垃圾,被抓住當場罰款,你怎么看?
首先介紹一下事件的情況:起因是2019年7月27日,廣東省廣州天河區龍口橫街的一位市民因扔錯垃圾,被執法人員當場罰款200元。罰款人王先生,快餐店員工,經過是:其平常的垃圾都會先放在門口的泡沫箱子里,等垃圾車來的時候再一并仍上車。就在罰款當天上午垃圾車一直未出現,王先生就將垃圾扔進了附近的藍色可回收垃圾箱里面,剛好碰到執法隊員從這里經過被抓到了,
而執法人員檢查到王先生垃圾里面竟包含不可回收垃圾,執法隊員當場對王先生的行為進行200元的罰款。據了解這次的個人處罰,屬于天河區首例,生活垃圾未按規定投放的處罰,垃圾分類的好處就是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質量,減少占地,減少污染,變廢為寶;這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好事。但是垃圾分類要是單靠罰款,城管巡查,督導員監督,監控攝像取證等這些措施,很難達到較好的效果,
罰款等這些措施只是一種震懾的作用,并不能實質的解決問題。因為很多人都會習慣性的將垃圾扔進垃圾桶,而且在平常生活中也會將垃圾放進同一個垃圾袋或垃圾箱,這是一種習慣,還有一點要說明的就是,在這次事件中,據悉垃圾桶上的文字標識其實并不清晰,有些市民留意新聞消息的可以就顏色能分辨出來,但是,要是那些沒有留意垃圾分類這方面信息的市民一般情況下是無法分辨的。
所以有關部門是否也要自身檢討?要想垃圾分類有效的進行下去,除了罰款,城管巡查,督導員監督,監控攝像取證等這些措施之外,還應該1.依靠社區消費者(廢品回收,拾荒者等),規范經營行為與拾荒者管理等;2.還要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倡導工作,使消費者從根本上樹立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3.政府部門加大基礎設施的改造或增設垃圾分類回收的設施,當中盡量進行標識的簡單明了和使用說明;4.提倡家庭垃圾分類收集與回收,
2、為什么廣州人那么低調?
這個問題要看你怎么看,有些內地人說:廣州人窮!你看看夏天在廣州的大街上,凡穿短褲拖鞋的一定是廣州的當地人,如果是有錢人誰不想穿西裝打領帶?再來看一看廣州人開的什么車,全部都是那些低價的日系車。廣州的馬路上也會見到大賓、寶馬和保時捷,內地人說這些車主肯定不是廣州人!這些人說他們老家,(江蘇和浙江)滿大街都是賓馳和寶馬,因為他們是最富有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