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浙江 > 杭州市 > 清明節傳統食物,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是什么

清明節傳統食物,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是什么

來源:整理 時間:2022-09-30 10:29:09 編輯:杭州本地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是什么

青團,青餃、清明果、青果糕
艾餃又稱青餃、清明果、青果糕,還有青團

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是什么

2,清明吃什么傳統食物

清明吃什么傳統食物1、青團。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子用漿麥草的植物做成皮,細膩的糖豆沙做成心,然后放入鍋中蒸熟。2、艾粄(ban)。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吃。3、雞蛋。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先秦時代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這一時期最好的食品儲備。4、薄餅。廈門有諺語“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5、大蔥和蛋餅。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后。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吃什么傳統食物

3,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品

清明節吃青團子、艾粄、暖菇包、馓子、子推饃、薄餅、大蔥和蛋餅、樸籽粿、芥菜飯、棗糕、清明飯、雞蛋等傳統食品。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過清明時,他們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

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品

4,北方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

蒸大饃。用酵糟發面,夾核桃、紅棗、豆子蒸食。
紅皮雞蛋。。
吃貢品,請采納
雞蛋團子

5,12種清明節傳統美食介紹

  導語:青團是清明節的一大亮點,這種美食屬于我國江南一帶過清明節必吃的食物,那么除了青團子,清明節還有哪些傳統美食嗎?下面就由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傳統美食,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1、清明節傳統美食:青團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2、清明節傳統美食: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采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凈,放鍋中煮熟后撈起,瀝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后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后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后即可出爐。   3、清明節傳統美食: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曲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時節,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節。在泰寧,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鮮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4、清明節傳統美食:馓子(sǎn)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   5、清明節傳統美食: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6、清明節傳統美食: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里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   7、清明節傳統美食:薄餅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里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后趁熱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著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8、清明節傳統美食:大蔥和蛋餅   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此外,舊時青島地區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白面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   9、清明節傳統美食:樸籽粿(guǒ)   制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后發酵再配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10、清明節傳統美食:芥菜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11、清明節傳統美食: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面,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糕就是谷物類,谷物類加上棗,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一下肝氣過分的往外張揚。   12、清明節傳統美食:清明飯   每逢清明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從野外采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制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將需用草藥洗凈、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干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用碓皿番成飯團,添進紅糖搓勻,制成飯塊蒸熟即成。

6,誰知道清明節必吃的食物是什么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初一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7,清明節有哪些特色美食

清明節都有哪些傳統美食 盤點18款清明節傳統食物 1、青團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實際是用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現在除了糖豆沙餡的青團,市面上還創新的出現了很多其他口味的青團,例如肉松餡和芒果餡的青團子。2、馓子(sǎn)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3、暖菇包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曲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時節,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節。在泰寧,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制作暖菇包,用的是新鮮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4、艾粄(bǎn)客家人清明節要吃艾粄,因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采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凈,放鍋中煮熟后撈起,瀝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后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后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后即可出爐。5、子推饃“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里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6、薄餅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里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后趁熱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著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7、大蔥和蛋餅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此外,舊時青島地區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白面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8、烏稔飯說道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畬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畬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畬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并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10、樸籽粿(guǒ)吃樸籽粿是潮汕人的清明食俗。制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后發酵再配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11、芥菜飯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12、棗糕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面,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糕就是谷物類,谷物類加上棗,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一下肝氣過分的往外張揚。13、子福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14、菠菠粿清明節前后,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于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15、歡喜團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16、潤餅菜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卜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肴,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17、粽子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現在,塘棲、長興、吳江一帶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風俗。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燦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18、雞蛋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8,清明一般都吃什么

清明節就快到了,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吃什么自然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如果想吃得有特點,吃得有味道,那還是嘗嘗我們的傳統美食吧! 一曰環餅,古代又名“寒具”,就是今天的油炸馓子。   二曰醴酪,一種以麥芽糖調制的杏仁麥粥。   三曰棗錮飛燕或之推燕,用面粉和紅棗混合,捏成燕子狀,蒸熟后插在樹枝上風干,可以保存數月不變質,以水泡食,益腸胃。   四曰青精飯,以烏飯樹葉染米煮飯,就是杜甫念叨“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的那個東西,據說味美清香,又增陽氣、益體力,后來成為道家食品。   五曰青團。寒食節即使遠去,其精神仍保留在各地民間的清明食俗上,至今流行江南的青團就是最典型代表。青團到貴州叫清明粑,到福建就叫鼠曲果,皮料采用春天新生嫩艾葉或野麥苗,和糯米粉粘米粉,餡料通常是芝麻、豆沙。   六曰桃花粥,粳米煮粥,熟后加桃花瓣,稍沸即可。   七曰新酒。寒食節期間每日寒食,酒在此時就成為活血生暖必不可少的飲料,   此外,古代寒食節流行的美味,還有麥糕、春餅、梅花粥、之推饃、糯米糖藕、香椿芽拌面筋、嫩柳葉拌豆腐……

9,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

  導語:清明時節中國傳統習俗非常豐富,那么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 篇1   1、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青團   青團是清明節的一大亮點,這種美食屬于我國江南一帶過清明節必吃的食物,是浙江溫州的特產之一。   食材:糯米,豆沙,艾草。   做法:   1.將嫩艾放入大鍋,放適量石灰蒸爛。   2.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面胚。   3.摘成每個大約重75克的面團,搓成長條,逐個按扁,包入豆沙餡等餡料,捏攏收口,搓成圓球,即成青團生坯。   4.籠內鋪上濕布,放入青團生坯,上鍋蒸約15分鐘至熟,再在青團上涂些芝麻油即成。   特點:   1.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   2.蒸熟以后綠綠的松軟的皮兒,豆沙餡心甜而不膩,帶有清淡艾草香氣,香糯可口。   2、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清明粄   艾粄是清明粄中的一種,屬于漢族的傳統美味小吃,客家菜之一。   食材:艾草1250克,糯米粉1500克,粘米粉1000克,堿水50克,生油適量,豬肉1500克(前腿肉為佳),冬菇20個,冬筍1條,鹽、淀粉、五香粉、蠔油適量,花生150克、白芝麻50克,椰蓉100克,白糖100克。   做法:   1.面團:艾草洗干凈,放鍋內加水煲爛,煲時加堿水,加適量油,煲爛的艾草撈起,瀝干水,放砧板上剁爛,或放攪拌機內攪爛,然后在艾草內加糯米粉和粘米粉和成面團。   2.肉餡:豬肉剁爛,加鹽、淀粉、五香粉、蠔油攪勻。冬菇放熱水內浸發,去蒂剁粒,冬筍剝殼,切厚片,放清水內浸泡,中間換幾次水,然后放鍋內加水煲開,再過清水去澀味,剁成粒狀,把冬菇粒、冬筍粒放肉餡里攪勻。   3.糖餡:花生仁炒熟,去衣,碾碎,白芝麻炒香,椰蓉烘香,混合加白糖攪勻。   4.成型:將面團分成小劑,分別包入肉餡和糖餡(形狀自定),蒸碟內鋪上紗布,把艾粄放上去,鍋內放水燒開,放入艾粄,蒸15分鐘左右,然后用油在外面涂一層即成。   特點:口味較多,甜味,肉味都有,含有艾草,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   3、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是我國南方的特色小吃,屬于青團延伸出來的一種做法。   食材:糯米面、艾蒿汁、竹筍、肉末、雪菜、或豆沙。   做法:   1.糯米粉倒入容器中,再倒入艾蒿汁,混合均勻,另取個容器,放入澄粉(也可以用粘米粉) 再加入開水攪拌成團,將糯米粉面團和澄粉面團放在一起,揉均勻后,再放一勺豬油,再揉成團即可。   2.如果有些沾,可以在案板上撒些澄粉,然后將綠色面團分成10份,包入餡料,包的時候不要著急,慢慢地用手推上去,和做月餅的手法一致,包好后,青團表面是光滑的   3.將青團放在涂過油的蒸籠上,或者放在硅油紙上,冷水上鍋,蒸10分鐘即可。   特點:蒿子饃饃是也可稱為青團。是中國南方地區漢族傳統的小吃,廣泛用于清明節期間食用。   4、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馓子   馓子也是一種清明時節吃的美食,我國北方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南方以米粉為主要原料,屬于油炸食品,香脆美味。   食材:面粉或米粉,食鹽,水   做法:   1.將面粉用食鹽水兌好,做成面團,然后餳面、切條,再搓成條狀,環繞排滿盆中,上面灑抹一些食用油。   2.待面條在盆中回透,彈拉力恰到好處時,將面條繞在手上,用手來回抻開,撐、繃成粗細均勻一致的馓子條,然后放入油鍋,用筷子輕輕翻動,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黃焦脆的馓子。   特點:色澤黃亮,層疊陳列,輕巧美觀,干吃香脆可口,泡過牛奶后入口即化,但是馓子也是屬于高能量的食物,減肥人士需要注意量。   5、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雞蛋   在我國很多地方把清明節稱為寒食節,也就是說這天是禁火的,水煮蛋就是很好的寒食了。   食材:雞蛋,水,鹽。   做法:   把鹽放入水中,大火燒開,把雞蛋上用針戳幾個小針孔,然后用長勺子將雞蛋放入水中,這樣雞蛋一般不會裂開,如果出現裂開可加適量食醋,促進蛋白凝固,一般煮3~10分鐘即可。   注意:雞蛋不宜煮太熟,蛋白過硬,影響口感,當然也不能生吃,雞蛋中含有沙門氏菌,需煮熟才可食用。   6、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子推饃   老饃饃是在清明時節也是很多地區都必須食用的美食,由于其制作工具的不同,其形狀各異,其中子推饃是專門給男人吃的,已婚的女人吃梭子饃,小孩吃各種動物形狀的饃饃。   食材:酵母,水,面粉。   做法:   1.酵母用溫水化開,和進面分鐘,面和好之后堆起來發酵2~3小時。   2.發酵好之后開始揉面團,揉出大小,形狀各異的小面團。   3.鍋中加水,上蒸籠,大火燒開,放入面團,進行蒸,蒸半小時差不多饃饃就成熟了。   7、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樸籽粿   樸籽粿是潮汕人的最愛,在潮汕粿的種植廣泛,品種繁多,樸籽粿理所當然成了潮汕人的清明必備的傳統糕點。   食材:粘米粉200g,糖20g,水140g,泡打粉1勺,酵母0.5勺,樸籽葉適量,樸籽粿的制作 。   做法:   1.把樸籽葉和水放進料理機打碎。   2.把所有材料放進面包機攪勻,如果沒有面包機就適當揉一下面。   3.模具先涂點油,好脫模。(模具一般有桃模型和梅花模型)把面糊入模,靜置10分鐘,大火蒸20分鐘即可。   特點:樸籽粿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8、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子福   子福是我國陜西、山西等地在清明時節的供奉的祭品,但是由于這個地區也有寒食的習俗,這些供奉品在祭祀之后都會分給孩子們食用,以達到子孫有福。   食材:面粉,雞蛋,紅棗,大豆,核桃等。   做法:   1.面粉用酵母和水一起發酵,2~3小時,然后揉成面團。   2.取小塊面團做成薄皮,中間放紅棗,大豆,核桃等,然后慢慢把面皮包裹上來,中間留空起,然后往其中打入雞蛋清,在外皮上做蛇,老鼠,兔子等形狀。放進蒸籠里蒸半小時即可。   特點:子福味道香,甜那是不用說的,主要是其繼承了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寄托著對兒孫的滿滿祝福。   9、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暖菇包   暖菇包是屬于閩菜系,是我國福建泰寧的傳統菜,傳統是用來祭奠土地神的,但是現在很多人在清明時期食用,慢慢的演變成清明時的美味。   食材:糯米,粳米以3:2比例,干菇粉,辣椒粉,豆腐干,臘肉,鮮筍絲,蝦米。   做法:   1.將糯米和粳米以前泡好,打磨成米漿用布袋過濾掉水分,加上干菇粉制成面團。   2.將辣椒粉,豆腐干、臘肉等剁碎,做成餡。   3.取消快面團,壓成薄皮,取適量餡做成包子。   4.放進蒸籠里蒸熟即可。   特點:香氣撲鼻,有化痰止咳及強腎益筋骨的功能。   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物 篇2   清明節傳統食物   青團   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團子。吃青團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帶明節節日食品。   艾粄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節必備的`傳統食物。艾粄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和艾草,它的做法也不是很復雜。因為艾草做成的食物都會有一種獨特的口感,所以有許多人喜歡吃艾粄。   馓子   在清明節的時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習俗,馓子是一種油炸食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看見一些地方經常會有賣馓子的小攤。在南方和北方,馓子的做法有著一些差別,南方的馓子比較細致,而北方的馓子就比較粗糙了。   暖菇包   泰寧一帶的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飲食習俗。暖菇包是由一種當地人稱為暖菇草的東西制作而成的。南方制作的暖菇包形狀和包子類似,而北方制作的暖菇包形狀和餃子類似,不過對于暖菇包的形狀,民間并沒有什么嚴格的要求。   子推饃   在清明節的時候吃子推饃的飲食習俗,是用來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質的。子推饃有著許多不同的形狀,不同形狀的子推饃要給不同的人吃,男人和女人吃的子推饃形狀就是不一樣的。   雞蛋   在清明節食用雞蛋的飲食習俗,起源于先秦時代的一些地方,古人認為在清明節的時候吃雞蛋,意味著接下來的一整年都有一個好身體。清明節的雞蛋,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畫或者是雕刻。只不過畫過的雞蛋還可以吃,雕刻過的雞蛋就只能用來觀賞了。   清明飯   清明飯顧名思義就是在清明節的時候吃的飯,清明飯是由各種可以食用的青草藥制作而成的。這種飯吃了之后,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因此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清明節起源   介子推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飲食禁忌   霉變的甘蔗不能吃   有句俗話叫做“清明蔗,毒過蛇”,意思是說,由于清明前后氣溫升高,一些甘蔗容易發生霉變,這樣的甘蔗里會產生三硝基丙酸這種化學物質。而這種毒素不到0.5克就可以使人發生中毒跡象。霉變甘蔗中毒起病急,潛伏期長短不一,最短僅10分鐘,最長可達數小時。   因此若發現甘蔗霉變、內里出現紅心、或棕褐色、青黑色,有難聞氣味,則千萬不能食用,市售所謂鮮榨甘蔗汁,若不能確定所使用的甘蔗是否霉變,則也不應飲用。不過,清明節的甘蔗只要是新鮮的、沒有變質的,還是可以正常食用。   受污染野菜不能吃   清明時節人們趁踏青、上墳祭祖之時順路摘點野菜,這都是極為常見的。野菜的營養價值高,近年來倍受追捧。但是,并不是所有野菜都可食用,有些野菜是有毒的,那些在公路旁,污水邊受到污染的野菜,其中可能含有鉛、汞等重金屬或其他污染物,誤摘食用就會導致中毒。   青團并非人人可食   清明寒食自然少不了青團,青團包括糖皮、青皮和白皮這幾類,其主要食材是艾草和糯米,而糯米是很難消化的食物,腸胃功能不好的人要慎食,特別是患有胰腺炎、胃炎、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   螺螄清洗不當勿食   清明時節的田螺豐滿、肥美,民間賜予其“清明螺,勝似鵝”的美譽,但是采食螺螄要注意,田螺因生長在污處,體內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很容易引發霍亂、甲肝及其他腸道疾病。因此,食用螺螄一定要清洗干凈。

10,過清明應該吃什么

清明使我國的傳統項目,北方人都講究早上吃一顆雞蛋,據說有明目的作用!南方就有很多,例如青團之類的食物。具體看你怎么講究啦
我們那里的風俗就是,清明節吃飯團。
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你是哪的呀,南方有五色糯米飯。而且都過完了才問,沒誠心 。
清明古時稱"寒食節",也就是吃冷的食物,但現在好介沒什么講究.不過各個地方會有些當地的風俗,要吃什么,我在浙江呆了十多年,比如杭州就會在清明吃一種"清明果"的食品,我老家湖北好像沒什么特別的講究,成都好像也沒什么講究.我只呆過這三個地方,其它地方就不知道了.
青團、螺螄。

11,清明節有啥特別食物

每到清明前后,菜場、超市都會有“青團”賣,杭州土話叫清明團子。這個團子跟月餅相同,都是節氣食物。清明吃團子,可要追溯到幾千年前了。 要說清明,先得從寒食節說起,當然這個節日現已失傳。 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習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臣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當上晉文公后,請介子推當官,介子推不高興,跟老母親躲在深山。晉文公就想了個餿辦法,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來,哪曉得介子推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很傷心,下令將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不過,據說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后來,寒食節與清明節相融,雖然不禁火了,但吃冷食這些習俗卻固定下來了。 清明團子是傳統食品之一。據《瑣碎錄》記載:蜀人遇寒食日,采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采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明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祖之品,皆可冷食。 那為啥要染成青色的?據說是跟祭大禹有關,因為清明節時正是冬小麥返青的時候,把糯米粉染成青色,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 現在杭州有清明團子,大多用糯米粉和青蒿草混合糅成的。做法不復雜,將新鮮艾青(菜場有賣)下到沸水過一下,切成細末,然后將糯米粉和面粉拌勻,再加入艾青揉成面團,里面放入自己愛吃的餡,隔水蒸15分鐘就可以吃啦。
青團,青餃、清明果、青果糕
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 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 清明螺,賽只鵝 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

12,柳林清明節吃什么傳統食品

柳林縣清明節的傳統食品有:涼菜、燴菜、攤醐、軟米饃、油糕等。攤醐做法取小米或黃米面粉和水成團發酵,上堿稀釋為糊狀,用銅杓舀攤于油鏊上煎熟,對折雙層如扇形,里面發白,外部焦黃,食之香甜焦軟,為當地傳統名吃。工具有專制醐煎鏊。柳林縣屬于少數民族散雜居區域,全縣共有32個少數民族成份。柳林民間清明節有面塑子推、燕燕之習俗。料用白面發酵上堿捏成飛鳥燕雀以及十二生肖等各種形狀統稱燕燕。燕燕出籠后扎于成束的酸棗葛針上,懸掛居室內,象征燕雀當年連同子推被焚綿山。或以線穿成串,間以一顆顆紅棗(取其易干),懸掛屋內壁上。“子推”是一種面塑供品,北山型小如桃子,城川及南山一帶如三角蒸饃。內卷紅棗一枚或數枚,與燕燕同是紀念介子推的面品。孟門“熬”:是一種經濟小吃,做起來又很方便,通俗地講就叫豆腐熬餅子。與隔河陜西的“羊肉泡饃”有相似之處。放鍋內一起熬片刻,澆幾滴香油盛在碗內,就可以上飯桌了。
古代清明節的傳統食品大致有這樣幾種,如糖稀(古名「餳」,即以麥芽或谷芽熬煎為液的糖漿)、麥粥、糯米酪、麥酪、杏仁酪、雞蛋以及攪拌了鹽醋的生菜。吃青團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團子。吃青團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帶的清明節節日食品。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不過,對于當今的人們來說,吃的含義早已不僅僅是“糊口”,當然也不只局限于享“口福”。現在之所以將“吃”上升為“文化”,是因為它本身包容著民族的、歷史的、地域的豐富內涵。 寒食節寒食節又稱“禁煙節”、“熟食節”、“冷節”(在冬至后105日,即清明前的一兩天),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這一天,民間禁止生火,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這個風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列國,介之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相傳他曾經割下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充饑。重耳返國即位,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而此時介之推卻與母親隱居綿山(即現在的山西介休縣),晉文公派人請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來。于是晉文公下令燒山,想把介之推逼出來。不料介之推死也不愿出山,結果和母親一起被燒死了。晉文公非常難過,將介之推葬在綿山,還修了廟,并將綿山改稱為介山。為紀念介之推,晉文公又下令把介之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另一種說法認為,寒食節源于周代的禁火舊制。當時有逢季改火的習慣。春末出火,在這之前告戒人們禁止生火,要吃冷食。舊時寒食節主要吃粥。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另外還有“桃花粥”,這是唐代漢族寒食節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陽地區。《廣群芳譜》中說:當地民間在寒食節,采摘鮮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鮮美,富于營養。這個風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這樣的唱詞:“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下妝樓,桃花粥吃個飽。”此外還有“青精飯”。青精飯也叫“烏飯”,主要是為滋補身體,祭祀祖先,相傳為道家所創。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中有這樣的記載:“此飯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釋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原先朝廷也給大臣賜食青精飯,嘉靖十四年間,皇帝認為其名不雅,于是改為賜百官于午門食“麥餅宴”。漢代還有一種名菜,叫“五侯鯖”。唐代韓有一首《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五侯是漢成帝母舅王譚、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西京雜記》上說,這五個人互不和睦,他們的門客之間不得往來。只有一個人叫婁護的,很會說話,五侯都很喜歡他,紛紛送給他新奇的食品。婁護把五侯送給他的食物調和在一起,結果成了難得的美味,人們稱之為“五侯鯖”。其實,這所謂的“鯖”不過是魚和肉的雜燴,只因由美味的食品調和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鮮美了。今天,有關寒食節的食品大多已經失傳。然而,若是有人認真地研究一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獲呢!清明節食俗每年的陽歷4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吃青團子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吃馓子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馓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
沒看懂什么意思?
你好!青團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文章TAG:清明節傳統食物

最近更新

  • 蜻蜓低飛的原因,雨天是捕食好時機蜻蜓為什么要低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蜻蜓以大部分昆蟲為食,而昆蟲在雨天是低飛所以蜻蜓也是低飛,因為它能找到并捕捉到更多的食物,換句話說,就是,蜻蜓要下雨了低飛因為下雨的時候,空氣的濕度大,而且蜻蜓飛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假鮑魚,假鮑魚怎么做好吃醬爆假鮑魚的家常做法

    假鮑魚怎么做好吃醬爆假鮑魚的家常做法主料:假鮑魚輔料:蔥姜蒜紅辣椒面醬花椒做法:1假鮑魚清洗干凈備用,用鹽多搓洗幾遍,才能把粘液洗凈。假鮑魚越新鮮粘液越多,洗這個一定要有耐心。2蔥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藝術意境,藝術的意境是什么與什么的有機統一

    藝術的意境是什么與什么的有機統一2,簡單論述中國藝術的意境3,藝術意境與藝術典型的關系是什么4,美術的意境是什么1,藝術的意境是什么與什么的有機統一藝術的意境是“情”與“景”的有機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合作競爭,競爭合作

    競爭合作合作中競爭,競爭中合作{0}2,什么是競爭與合作就是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1}3,在合作中競爭的內涵是什么合作是競爭的前提,是大環境;競爭可以,但不能有損合作{2}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團員的義務,團員履行的義務共什么項

    本文目錄一覽1,團員履行的義務共什么項2,團員的責任和義務是什么3,共青團團員應履行哪些義務4,團員的義務是什么5,團員應怎樣履行自己的義務1,團員履行的義務共什么項4項{0}2,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車標大全,汽車車標大全及其含義:汽車也有logos

    automobile車標指各種汽車品牌的標識,主要用于車輛識別,汽車的車標總結汽車車標指各種汽車品牌的標識,主要用于車輛識別,車標大全及其含義車標大全及其含義眾所周知,很多產品都有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5

  • 家庭版煎餅果子,自己在家怎樣做煎餅果子

    自己在家怎樣做煎餅果子面粉加涼水,成面糊狀,別太稀,也別太干,用筷子挑一下,能掛絲就好,用平底鍋做的話,熱一下鍋,把平底鍋上抹層油,倒進一勺子面糊,盛稀飯的勺子就行,別倒太多,不然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5

  • 數學論文初中,數學論文范文初中 500

    數學論文范文初中500數學論文www.wsdxs.cn/html/shuxue你想寫關于那個方面的論文啊{0}2,初中數學論文常言道:“萬事開頭難”。要想上好一堂數學課,良好的開端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昆山市| 崇州市| 北流市| 犍为县| 皋兰县| 昭平县| 天水市| 广河县| 丰原市| 德庆县| 浑源县| 鹤庆县| 阿拉善盟| 南宫市| 玉林市| 肥乡县| 新密市| 毕节市| 绍兴市| 罗田县| 沙雅县| 沛县| 云浮市| 红河县| 教育| 东港市| 赤峰市| 肥乡县| 秀山| 乡宁县| 台湾省| 拉孜县| 义乌市| 恭城| 湖南省| 岢岚县| 花垣县| 文成县| 宜良县| 盱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