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荊州戰略要地位置,所以孫權想一切辦法要奪取荊州。三、諸葛亮借道荊州北伐的結果分析如果諸葛亮借道從荊州北伐,那他首先就對撞的是魏國的荊州重兵防線,諸葛亮既要防漢中防線,又要對敵魏國荊州防線,以諸葛亮的實力,從軍事上分析,如果走這條路北伐,蜀國幾乎是馬上遭到魏國南面和西面兩線攻擊,很快就會滅亡。
1、假如諸葛亮留守荊州,結果會如何?
結果我個人覺得也不一定守得住。首先強調一點,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是被神話了的,正所謂諸葛多智而近妖,其次,諸葛亮其實最擅長的并不是軍事,而是內政,以蜀國那么點人還能保證后勤補給,不得不說是內政高手,但相反打戰就很一般了,關于保守,對于魏延的計策從子午谷出奇襲長安也沒能采納,結果失去機會,所以才六出祁山。
2、假如劉備當時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攻打劉棕,先曹操之前奪取荊州會怎樣呢?
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攻取荊州,八月份走到宛城,劉表病逝,九月曹操大軍到了新野,劉表次子劉琮就投了曹操了。劉備當時已經退守到漢水北岸的戰略重地樊城‘,還在積極準備抵抗曹軍,他沒想到劉琮已經投降了,而且是他派人去問,劉琮才想起派宋忠通知他的。劉備憤怒中只好帶領人馬南撤,經過襄陽時,諸葛亮建議劉備趁機攻擊劉琮,占據荊州,
劉備說不忍心做這種事情。劉備不想取荊州,那是不可能的,可是時機已經不合適了。如果此時劉備趁機攻打劉琮,首先,劉琮事先是有準備的,劉備到襄陽城下,劉琮根本沒有讓其進城的意思,喊劉琮出來搭話,劉琮也根本沒出來,說明已經有了戒心,其次,襄陽城堅固,是荊州首府,有荊州大軍駐扎,劉備那一點人馬,夾雜著百姓,攻襄陽是不大可能的。
如果劉備攻取了襄陽,劉備那一點人馬也不能保全荊州,城中劉琮勢力和荊州的地方勢力,不會看好劉備這一點人馬,能守住荊州。劉備即使攻取了襄陽,緊跟著曹操大軍就會包圍了襄陽城,劉備,諸葛亮,徐庶,關羽,張飛,趙云他們幾個人,只有約萬余人馬,就是他們幾位都是萬人敵,也難以抵抗曹操的大軍圍困。更何況,劉琮勢力和荊州的地方勢力,對曹操的興趣要比劉備多些,
難免會有里應外合,出賣劉備的事情發生。所以,劉備如果聽了諸葛亮的話,提前攻取了襄陽,占取荊州,也免不了被曹操圍困攻打,那樣的局勢或許就沒有孫劉聯合抗曹了,劉備或許就直接被曹操包餃子了,那樣局勢的發展對曹操就大偉有利了。曹操正好集中力量消滅劉備,孫權只能“兔死狐悲”的樣子看著,不敢支援,等著被消滅了,。
3、如果諸葛亮借道荊州北伐,會怎么樣?
一樣是失敗,更不可取!因為這樣蜀國會面臨兩線苦戰,最后失敗滅亡,不管如何,蜀國滅亡,大趨勢是由社會發展的綜合實力決定的。一、諸葛亮開始北伐蜀國的狀況1、劉備東征吳國公元222年,劉備在稱帝之后的第二年,為給關羽報仇和奪回荊州舉兵東征東吳,結果在夷陵大敗,其實按照劉備的想法也只是想對東吳的來一次兵臨城下的威懾,他開始就沒有大動干戈,也沒有攻擊東吳。
軍事兵力配備也不是可以滅掉東吳的軍事優勢配備,只是想產生以壓待變的效果,一是希望魏國有異動對東吳形成壓力,二是東吳對壓力有所反應,屈服讓利,本來劉備起兵時東吳就請求和平解決問題,估計是沒有誠意或者條件沒有談攏,劉備沒有同意。終于兩國在夷陵大戰,劉備大敗,蜀國東征只帶了4萬多兵力,如果要滅亡東吳,這點兵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懲戒的可能性大。
劉備再出兵前和魏國又一次外交嘗試,希望聯合,魏國樂見吳蜀兩國相爭而漁利,沒有接這個橄欖枝,因此蜀國出兵東吳,蜀國有自己的后顧之憂,肯定要在漢中做重點防御魏國的安排,肯定要重兵重點布放的。但夷陵戰事卻發生了逆轉,東吳采取火攻,火燒劉備大營,劉備大敗,4萬精銳損失殆盡,最后劉備撤退進駐白帝城,病危托孤諸葛亮。
2、劉備東征吳國的后果劉備東征吳國大敗,軍師班底兩死兩降,武將損失六位大將,軍事上4萬精銳盡失,血本無歸;外交上蜀國成為魏國、吳國共同的敵人,處于兩頭受攻的態勢;蜀國軍事失敗給蜀國帶來了很大的危機,劉備在白帝城,痛心于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3、諸葛亮支撐危局的努力1、精心輔佐幼主(1)劉備兵敗身死,打亂了諸葛亮的分兵兩路進攻中原的隆中戰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