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千年帝都,歷史上的很多帝王將相、王公貴胄、名師大家安葬于此,有正史記載的名人就數以千計。秦相呂不韋;蜀漢后主劉禪;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漢安帝劉祜的恭陵;漢順帝劉保的憲陵;漢沖帝劉炳的懷陵;漢靈帝劉宏的文陵;漢太傅賈誼;魏文帝曹丕的首陽陵;晉宣帝司馬懿的高原陵;晉景帝司馬師的峻平陵;晉文帝司馬昭的崇陽陵;晉武帝司馬炎的峻陽陵;晉惠帝司馬衷的太陽陵;北魏孝文帝元宏的長陵;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景陵;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定陵;北魏孝莊帝元子攸的靜陵;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南唐后主李煜;赤眉軍首領樊崇;漢武陽侯樊噲等等,還有很多名人墓葬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1、古人都喜歡葬在洛陽附近的北邙山上,目前北邙山發現的歷朝歷代的名人墓葬都有哪些?
作為洛陽人很高心回答這個問題!一、首先說一下為什么古人都喜歡葬在洛陽附近的北邙山上。1、邙山陵墓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2、在風水學上,邙山是風水寶地,是龍脈主脈的聚集地。3、邙山山脈高出黃河一百多米,在黃河與洛水的交匯處,而“水口”正是墓冢的最佳選擇,古人云:“生于蘇杭,葬于北邙”。詩里的北邙就是邙山陵墓群,
邙山陵墓群已經知道的帝陵有東周王墓8座,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等等,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總數在千座以上。東周的王陵8座(周山、王城、金村三個陵區),還有夏商,因為年代久遠已經無從考證了,二、然后說一下題主的名人墓葬有哪些(有點多就大概總結一下):秦相呂不韋;蜀漢后主劉禪;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漢安帝劉祜的恭陵;漢順帝劉保的憲陵;漢沖帝劉炳的懷陵;漢靈帝劉宏的文陵;漢太傅賈誼;魏文帝曹丕的首陽陵;晉宣帝司馬懿的高原陵;晉景帝司馬師的峻平陵;晉文帝司馬昭的崇陽陵;晉武帝司馬炎的峻陽陵;晉惠帝司馬衷的太陽陵;北魏孝文帝元宏的長陵;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景陵;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定陵;北魏孝莊帝元子攸的靜陵;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南唐后主李煜;赤眉軍首領樊崇;漢武陽侯樊噲等等,還有很多名人墓葬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三、《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曾臨洛水之濱,認為此地是極佳的建都位置,周公則親自勘測其地,營建洛邑作為陪都,到周平王時則正式遷都,開創了洛陽作為都城的歷史。總結: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是當時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人口在當時全國來說是比較密集的地區,這樣很多優秀的人才就會聚集到這里,生老病死是正常的輪回,死后就需要尋找安葬的地方,中國人的觀念中,山是最后的安息之地,而距離洛陽最近的山就是邙山,就近原則也就埋葬到邙山了,除非是皇族會不遠萬里的再回歸故土,普通老百姓還是就地安葬的多,
2、埋在洛陽的歷史名人,你知道的有哪些?
洛陽是千年帝都,歷史上的很多帝王將相、王公貴胄、名師大家安葬于此,有正史記載的名人就數以千計。僅邙山陵墓群已探明的帝陵就有東周王墓8座、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是我國帝王陵墓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洛陽的名人墓數不勝數,只是其中大部分都只是當時地位顯赫,但卻沒有故事或者作品流傳下來的人物,所以名字并不為大家所熟知。
3、洛陽有哪些著名的帝王陵墓?
河洛為王里,崤函為帝宅,從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開始,先后有13個朝代在帝王之州洛陽建都,累計建都時間長達1500多年,一、商湯王冢據有關資料記載,商朝的創建者商湯(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的墓在“洛州偃師縣東六里”,即今偃師市山化鄉藺窯村北。當地人稱為“湯王冢”,有冢,冢前有碑。二、東周帝陵(一)、王城陵區位于東周王城遺址的東北部,主要分布在今洛陽市西工區的大部分地區,
平王至靈王以前的10個王多葬于王城陵區,分別是周平王、周桓王、周莊王、周僖王、周惠王、周襄王、周頃王、周匡王、周定王、周簡王。(二)周山陵區周山4座周王陵可能分別為靈王、景王、悼王、赧王陵,(三)成周陵區成周陵區在成周王城以北20公里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北側邙山腳下的金村一帶,故又稱為金村陵區,均為從戰國早期到晚期的墓,這正是從周敬王遷居新成周到赧王離開新成周時期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