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擁有華夏第一城池的稱號,襄陽的護城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古襄陽和現在的襄陽同屬一個城市,,襄陽名菜很多,匯聚了東南西北的口味,其中襄陽牛肉面、襄陽大頭菜、襄陽豆腐鹵、宜城大蝦、盤鱔、琚灣酸漿面最為出名,襄陽有優資的水源,我們的母親河漢江穿城而過,干凈的水比啥都重要。
1、“云”字怎么寫好看?
謝謝官方邀請!關于“云”字怎么寫好看這個問題,我從《說文解字》和《書法大字典》中搜集了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云”的寫法,并精心制成了圖片,現展示如下,供題主和各位網友參考。云,中華姓氏之一,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屈指行程二萬。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天空飄過一朵云上圖為篆書“云”字的六種寫法。
風格各異,都很好看!上圖為隸書“云”字的九種不同風格的寫法,漢碑上的雲字寫的最好!上圖為草書“云”字的多種風格的寫法。都是出自書法名家、大家之手筆,都很有特點,供題主參考。上圖亦為草書“云”字的寫法,其中有個云字是書圣王羲之寫的,王羲之寫的云字,字字不同,字字有變,字字精彩,用筆老辣,法度謹嚴。上圖為楷書“云”字的九種不同風格的寫法,
2、“襄樊”說的祖宗習鑿齒在書中怎么認定南陽與襄陽的分界?
“襄樊說”是什么意思?這是從哪個星球來的文盲提的問題,不但不知中國古代史,連現代史都不知道,“襄樊“一詞從何時才有的,你說“襄樊說”的祖宗習鑿齒,習老先生豈非一頭霧水?習鑿齒是東晉的史學家,文學家,佛學家。是襄陽望族襄陽侯習郁的后人,習鑿齒精通史學,佛學,玄學,曾邀高僧釋道安到襄陽弘法,是當時佛學界的一大盛事。
桓溫評價習鑿齒:然徒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薄,襄陽為晉室收復后,習鑿齒被征國史職事。習鑿齒在文學,佛學的輝煌成就姑且不論,單憑一部《漢晉春秋》五十四卷就名垂史冊,輪得上誰來說長道短?無知后輩整日閑的無聊,說習鑿齒造假,請問習鑿齒造假的目的是什么?難道一千多年前的習鑿齒未卜先知,知道一千多年后新中國成立后,會把襄陽城,樊城合起來稱作“襄樊”?還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經在搞旅游開發,專門造假?習鑿齒作為一個史學家,無來由的造個假干什么?專門留與后人來毀謗?如果他造假,為什么當時的文人,史學家沒有人說,等到一千多年后再讓無知之徒歪攪蠻纏?整日誹謗今人,抵誹古人,提一些無聊的問題,不知想干什么?中國上下五千年,能寫能研究能聊的話題多了去,這無知無聊的話題該打住了吧,膩歪!。
3、古襄陽和現在的襄陽(襄樊)是同一個城市嗎?
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古襄陽和現在的襄陽同屬一個城市。襄陽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己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西漢初年置襄陽縣。三國以后,襄陽一直為郡、州、道、軍、府、專署治所,1950年5月,以襄陽縣襄城、樊城兩區設立襄樊市(縣級),屬襄陽專署轄管。1979年6月,襄樊市(縣級)升為省直轄市,1983年8月,襄陽行署撤銷,所轄行政區域并入襄樊市。
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統轄襄城、樊城、襄州(原襄陽區)3區,南漳、谷城、保康3縣,棗陽、宜城、老河口3市,以及二汽高新區、東津新區、魚梁州開發區,延續至今,襄陽為千年古邑、文化名城,是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富集地、漢水文化核心區,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4年10月,首屆中國魅力城市評選頒獎詞是這樣描述襄陽的:“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墻仍然完好,憑山之峻,據江之險,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外攬山水之幽,內得人文之勝!襄樊(襄陽)自古就是商賈匯聚之地,
4、襄陽城幾個城門名字的由來是怎樣的?有何史料依據?
襄陽城墻,雄據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于漢;襄陽護城墻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東門曰陽春門,東長曰震華,南文昌,西曰西城,北曰拱宸,小北曰臨漢,建國后因擴建道路,東、南、西城門均被拆除,為加強對古城墻的保護,已按原貌修復,現古城墻基本為是明代墻體,城墻全長7377米,其中有護壁磚墻6408米,平均高度10.84米,最高處11米,最低處7米,底寬13—15米,頂寬6—1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