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信陽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光州就是信陽地區的光山,義陽就是今天信陽,到了宋朝時“義陽”改為“信陽”,一、信陽起源信陽原本稱義陽,唐朝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記載,蘇軾在光山凈居寺品飲信陽茶并留下千古佳句“淮南茶信陽第一”,費祎——羅山人,三國時期蜀相,歷任蜀國大將軍、軍師之職,和諸葛亮、蔣琬、董允并稱為蜀漢四相。
1、信陽的歷史人文怎么樣?
信陽在商周時期中原文化與楚文化交融,形成獨具特色的楚豫風韻素稱“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一、信陽起源信陽原本稱義陽,唐朝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記載:“淮南茶光州上義陽郡次”,光州就是信陽地區的光山,義陽就是今天信陽,到了宋朝時“義陽”改為“信陽”。有很多學者認為信陽名稱來源為紀念春申君,認為這個地方曾是春申君的故地,改為信陽,
(學者認為古文字“信”同“申”)這種說法我認為是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為避免宋太祖趙光義的名諱將義陽改為信陽。二、文化名人北宋著名宰相司馬光就出生在信陽光山,當時大文豪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途經光山拜訪老師司馬光。蘇軾在光山凈居寺品飲信陽茶并留下千古佳句“淮南茶信陽第一”,司馬光在斗茶時還有意為難蘇東坡笑著講:“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陳,為何你同時愛此二物?蘇東坡不加思索的說道:“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為然否”?三、凈居寺為天臺宗祖庭信陽光山凈居寺乃是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發源地。
2、信陽為什么叫信陽?
俗言道:地名是歷史的活化石,確實如此,通過一個地方的地名,能很好地追溯其歷史發展過程。信陽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靠近中原文化區的信陽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在西周時期,今信陽境內就有申、息、黃等諸侯國,其中的息,也成為今天信陽下轄的息縣名字的發源。秦一統天下后,劃原信陽地區的楚地歸屬九江郡,漢承秦制,依然歸屬九江郡,下轄新息縣、安昌縣、轪縣、黽縣、鐘武縣和弋陽縣。
轄境內郡縣與侯國參差,三國之時,魏國在此設弋陽郡。這是信陽設郡的開始,到了唐代,信陽境內設光州和申州,下轄殷城、定城、光山、固始、仙居及義陽、鐘山、羅山。另有蔡州轄褒信縣與新息縣,北宋時,在申州的基礎上,改設義陽郡。義陽的名字為什么會變成信陽呢?這和北宋的一個皇帝有關,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宋太宗趙光義像避諱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個特殊的文化現象,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其中避君王之名諱是其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宋太祖趙光義即位后,義陽之名稱就犯了皇帝之名諱。因此義陽郡就被改為信陽郡,“仁、義、禮、智、信”是儒家之五常,是為五種最基本的品行要求。作為地名的話,和義陽最為相近的便為信陽,信陽之名稱就這樣出現,并歷代沿襲,直到今天眾所周知的信陽市。
3、三國時期死得最慘的名將有哪些?
廣義的三國從公元184年開始,跨度大約百年,其間名將輩出,卻少有善終的,于是有人排出死得最慘的十大名將,包括:1、于禁:關羽水淹七軍,于禁被擒投降,后投東吳,屢次受辱,回魏后常遭他人嘲笑,羞愧病死,謚號厲侯,2、呂布:兵敗欲投降,卻被曹操縊死;3、夏侯淵:定軍山輕敵,被黃忠襲殺;4、張頜: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守祁山,張郃被司馬懿強行命令追擊,最后于木門谷中箭而亡;5、張飛:睡夢中死在部屬刀下;6、魏延:被誣造反,而后被殺,死后夷滅三族;7、關羽:兵敗撤退時被馬忠擒斬;8、典韋:寡不敵眾戰死;9、姜維:劉禪投降后,假意投降鐘會并勸其反叛曹魏,可惜兵敗一起被殺,死后被挖膽;10、龐統:進攻劉璋時中流矢而亡。
4、信陽出過哪些名人?
古代公祖句茲——固始人,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唐開元二十七年(739)被賜封為“期思伯”,明嘉靖九年(1530)又敕封為“先賢公祖子”,息夫人——春秋時期,息國(今息縣)夫人,賢良淑德,深受后世景仰。春申君——潢川人,為戰國時期楚國令尹(丞相),戰國四公子之一,為江南一帶的人文始祖,上海世博會申辦成功的慶祝演出中,開場就演唱了一曲《告慰春申君》來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