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欣上了一道奏摺,建議委任蒲安臣這個友好人士擔任中國首任全權使節(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代表中國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諸國,進行中國首次近代外交活動,這個意見隨即被采納蒲安臣使團,1867年11月27日,擔任駐華公使已達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將離任回國,在總理衙門為他舉辦的餞行宴會上,“嗣后遇有與各國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國派伊為使相同,蒲安臣使團,1867年11月27日,擔任駐華公使已達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將離任回國,在總理衙門為他舉辦的餞行宴會上,“嗣后遇有與各國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國派伊為使相同。
蒲殿俊:蒲殿俊(1875.05.17~1934.10.29),男,字伯英,四川廣安人,資產階級立憲派領導人,辛亥保路運動的重要領導人。1934年,蒲殿俊因傷寒病逝于北京,享年59歲。蒲大義:少將(1916-1973),四川省平昌縣人。1933年紅四方面軍到平昌,蒲大義參加兒童團,同年率領11名兒童團員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蒲安臣(AnsonBurlingame,1820年11月14日-1870年2月23日)是美國著名的律師、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國對華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他還是絕無僅有的既擔任過美國駐華公使又擔任中國使節的一位美國人
2、蒲安臣使團1867年11月27日,擔任駐華公使已達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將離任回國,在總理衙門為他舉辦的餞行宴會上,“嗣后遇有與各國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國派伊為使相同。”,當時,清朝政府正在準備第一次派團出使外國,但是苦于缺乏合適的外交人才,并對禮節問題感到十分為難。恭親王奕欣上了一道奏摺,建議委任蒲安臣這個友好人士擔任中國首任全權使節(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代表中國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諸國,進行中國首次近代外交活動,這個意見隨即被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