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病死愛新覺羅·奕欣的家族成員,子女長女:榮壽固倫公主(1854年-1924年)長子:載澄(1858—1885),郡王銜多羅果敏貝勒,享年二十八歲,,奕欣,是道光帝第6子,咸豐帝奕的異母弟,道光帝晚年,決定立年長的奕欣皇太子,同時,破例封奕欣為親王,自此再也沒看見他重返政壇恭親王奕欣是如何死的,愛新覺羅·奕欣,清末洋務派首領。
子女長女:榮壽固倫公主(1854年-1924年)長子:載澄(1858—1885),郡王銜多羅果敏貝勒,享年二十八歲。嗣子溥偉,載瀅長子。次子:載瀅(1861—1909),1868年出繼鐘郡王奕詥為嗣,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享年四十九歲。三子:載浚,早殤。四子載潢,早殤。孫子長孫溥偉(1880—1936),恭親王,載澄嗣子。次孫溥儒(1896—1963),著名書畫家,清亡后改名溥心畬,其詩、書、畫與張大千齊名,故后人將兩人并稱為“南張北溥”。三孫溥僡(1906—1963),著名書畫家
愛新覺羅·奕欣,清末洋務派首領。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元年被封為恭親王。咸豐十年,咸豐帝逃亡熱河時,被任命為全權大臣,留京議和,與英、法、俄分別簽訂《北京條約》。咸豐十一年受命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咸豐帝死后,與慈禧太后共謀發動祺祥政變,清除肅順集團,任議政王,掌軍機處及總理衙門,總攬朝政,主持洋務活動。因與慈禧太后的矛盾,幾度解職、復職。戊戌年病死
3、恭親王奕欣一生中經歷了哪三起三落?奕欣,是道光帝第6子,咸豐帝奕的異母弟。他聰慧、伶俐、遇事果敢,深受父皇寵愛,曾有過覬覦帝位之念,道光帝晚年,決定立年長的奕欣皇太子,同時,破例封奕欣為親王。咸豐繼位后,在親王前面加了一個“恭”字,希望奕沂恭謹服從,輔助自己治理天下,從此,兄弟變成了君臣。在封建專制主義黃陶下成長起來的奕沂,承認現實,盡可能揣摩、迎合咸豐的旨意,以取得新帝的歡心,第二起,自己還是有才能的,專和日本人打交道,搞外交第二落,咸豐死了,他遺命八個以肅順為主的輔政大臣死死壓制住了他第三起,聯合慈禧發動政變,然后大搞洋務運動,這是一生中最揚眉吐氣的一段時間第三落,甲午戰敗,洋務失敗,慈禧勒令他下野養老去了。自此再也沒看見他重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