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級考證不是英語學習者的良藥,更多是一種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四八級的客觀題讓英語學習者疲于記憶,CATTI的考試從來看不到評分過程,主觀性很強,優加挺好的,用的是劍橋教材,是從KB到EIM進階式授課,一共分為九級,我就是沖著劍橋教材給孩子報名了優加,因為給孩子報名之前大概了解了一下,說是劍橋劍橋教材比較注重孩子的聽說讀寫全面能力發展,題材也比較新穎,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容易,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應對于考試,配合優加學到知識融合孩子的發展能夠更快一些,優加的老師們專業性也比較強,我朋友就是英語老師,他給我推薦的優加,現在已經上了一年多了,效果還是挺明顯的,我比較重視的就是發音問題,如果發音不夠標準給別人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形成習慣之后更難改正,所以從一開始就應該抓緊這個問題。
1、優加劍橋英語培訓怎么樣?
優加挺好的,用的是劍橋教材,是從KB到EIM進階式授課,一共分為九級,我就是沖著劍橋教材給孩子報名了優加,因為給孩子報名之前大概了解了一下,說是劍橋劍橋教材比較注重孩子的聽說讀寫全面能力發展,題材也比較新穎,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容易,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應對于考試,配合優加學到知識融合孩子的發展能夠更快一些,優加的老師們專業性也比較強,我朋友就是英語老師,他給我推薦的優加,現在已經上了一年多了,效果還是挺明顯的,我比較重視的就是發音問題,如果發音不夠標準給別人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形成習慣之后更難改正,所以從一開始就應該抓緊這個問題。
2、教育部考試中心不再承辦劍橋英語考試,瘋狂英語考證現象還會再現嗎?
教育部說不承辦,其實是丟給市場自己去做,一個考試不是需要政府資源才能進行。中國人口眾多的現狀就意味著必須要有一個像高考一樣的相對公平的平臺,來區分和選擇學生,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個人贊同考試。語言等級考試實在很難全面衡量一個人的外語水平,給一個人的語言水平分等級,是很危險的事情,四八級的客觀題讓英語學習者疲于記憶,CATTI的考試從來看不到評分過程,主觀性很強。
就業時,語言證書能發揮多大作用,這又要另說了,一家翻譯公司如果不以試譯的方式招納譯員,而要看翻譯證書,那這家翻譯公司可能并不專業靠譜;一家外企如果看證書,不看面試,這又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語言證書,可以說約等于雞肋,在上外、北外這樣的學校,如果你專四專八沒有過,可能會覺得有點難為情。但是,如果你過了專四專八,大家也不會覺得這是天大的事情,
運氣好點的,如果你專八優秀,大家也頂多說一句“牛逼”。再把專八往天上吹,估計牛皮掉下來的話,就沒人能接得住了,我還在英語學院讀書時,我和我的同學們甚至有點反感這類語言考試。當然,這其中有偷懶的成分在,誰也不想花時間復習考試嘛;但是,無論如何也得說明,我們不愿意考試,是因為覺得這種考試是對我們的一種“侮辱”,
泡在英美文學里的英語學習者,對這種形而下的考試的確是有抵觸心理的。學生有,老師也有,本來還在講莎士比亞、彌爾頓的老師,也免不了要開專四專八應考課,幫助自己的學生對付考試。這種適應環境的變色龍式做法,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慣例,大家也因此習慣了,畢竟,文學陶冶人,工作養活人,而要找工作,多考一些證書也許是有用的,至少沒有壞處。
抵觸,是我們很多人對自己所不喜歡事物的第一反應,第二反應才是接受、妥協。藥苦不想喝,但良藥苦口利于病,于是喝掉了,可是,考級考證不是英語學習者的良藥,更多是一種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好比你大老遠去了園區,本來以為不要門票錢呢,臨進門了,才發現購票入園,既定事實長久了,我們就以為這是真真切切的事兒,不可能再有變化了。
畢竟,質疑事情的成本,要遠高于嘗試否定一件事情的成本,而我們都是精明的人,不可能不懂其中的利害。考級考證從來不是英語學習者的重中之重,對于不少真正用心學習的人來說,這些考試其實只是順便而為的事情而已,換言之,你如果想不被這種事情困擾,你就得默默提升自己,以求不經意間“達標”。如果你不滿意一種既已設立的標準,你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不要在考級考證上浪費更多的時間,
再怎么質疑考試內容,我們都得相信,如果你的能力真的夠用了,考試不過是帶著鐐銬跳舞而已。如果你已經通過了各種考試,現在仍然安然無恙,知道了語言學習更關乎能力提升而非做對幾道題目,那我恭喜你,你走了一路很不容易,如果你或者你的下一代正在為這類考試發愁,甚至緊張到不能自已,希望你能把眼光放長遠,更加關注學習本身,而非一紙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