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實體店買手機的缺點就是耗時長,而網上買手機方便快捷,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網上買手機那么方便,還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實體店買,那么在實體店買到的手機和在網上買手機到底有什么區別,“第一市場”非常好理解就一句話+一個數據,別天真啦,1500一臺有多少人家都掃走了好嗎。
1、在哪里買手機最好?為什么?
大家都知道,現在有很多實體店在賣手機,但有些人還是愿意在網上買,因為足不出戶就可以送貨到家。那么有人就會問:網上買手機那么方便,還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實體店買,那么在實體店買到的手機和在網上買手機到底有什么區別?如何買最好呢?實際體驗,在網上買手機只能通過用戶評論去甄別,購買到的產品不一定稱心如意。但在實體店買就可以對手機進行直接體驗,而且還可以體驗不同品牌和型號的手機,對手機的性能了解也更清楚,
價格差距。人們普遍認為實體店購買的手機要比網上購買的貴,但實際上并不一定是這樣,比如,蘋果手機的官網價大多高于實體店的價格。此外,實體店還會經常做活動送禮品,一般算下來會比網店劃算,耗費時間。去實體店買手機的缺點就是耗時長,而網上買手機方便快捷,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而且去實體店購買會受到推銷店員的影響,一時沖動多買或者錯買。
手機質量,在網上購買手機一定要去到官網購買,質量有保障。但如果直接在線上購買更便宜的手機,很可能會出現質量問題,甚至可能會買到二手或者三手手機,售后服務。網上購物很多都是一錘子買賣,很多店家收款發貨之后就找不到了,而你收到貨的質量根本沒有保障,而在實體店購買就可以保證手機的售后服務,在保修期內手機出現問題都可以拿去保修。
2、蘋果手機在哪里買比較好?
前不久聽到有人討論二手的話題,并且有一種不正之風在噴“買二手就是因為窮”,通過某閑置交易平臺數據了解,該app上線一年,累計成交額破了100億,每天會有10萬筆成功交易,其中作為大家都比較熟悉的3C數碼產品無論是成單筆數還是交易金額基本占據二手市場的半壁江山。而手機,作為3C品類的領頭羊,占到總訂單近3成的比例,
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接受買二手商品,從房到車到3C數碼,那么問題來了:你真的懂二手手機么?今天咱們就簡單一點,通過一些特有詞匯來一同了解下二手手機行業和規則:“第一市場”非常好理解就一句話+一個數據。一句話是“新機只能賣一次,但作為二手手機她的生命周期可能要平均到1.5-2次”,一個數據是: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為14.7億部。
以iPhone為例,2017年蘋果累計出貨量將達到10億部,有7.15億部正在全球各地被用戶使用,其中二手設備占比31%,達到2.28億部,“第二玩家”二手手機玩家大體上分三類:渠道、商家和個人。渠道,往往手握大量機器,無論是美版、國行、翻新還是正規好貨都一大把,這類人普通用戶一般是碰不到的,他們的吞吐貨能力非常強,基本決定了二手手機行業的價格,
一般會出口到東南亞一些國家或間接批發給零售商,可能是淘寶賣家、也可能是夫妻店主。人家的交易一般是這樣滴,看了清單就要競標啦!另外一類是生意人,也就是普通用戶經常會打交道的一群人,一般稱為商家或小b,對那些賣問題機只為賺錢的商家也叫販子,他們多以二手手機倒賣為生,既回收個人手機賣給渠道,也從渠道拿貨賣給個人用戶,其中魚龍混雜,好壞難辨。
這類人有一些小細節可以辨認,比如一般手機貼有標簽,“靚”指的靚機,外觀大概95成新的樣子,小花、大花一般8-9成新;底部有防拆標,這是為了避免不良買家買到后拆機動手腳,還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圖中指甲比較長,因為工作習慣問題導致他們需要拆機維修或者查看手機是否有津液等問題,而手指甲 螺絲刀配合起來是最方便的組合。
最后一類是我們個人用戶,會參與買/賣二手手機,但對價格不是特別敏感,其中有一小部分稱之為geeker,相對來說交易頻次會高一些,但也不是為了盈利而是以體驗各款新機為樂趣。2015年陸續出現了一些品牌服務平臺,多直接服務個人用戶,如轉轉著類C2C平臺,基本是自由交易,個人用戶為主,也會有部分商家參與;C2B回收品牌,如回收寶,通過回收個人手機為業務主體,然后賣給二級或一級渠道;最后一類如轉轉優品和京東二手這類B2C平臺,多數通過個人或渠道回收手機,后經過檢測篩選合格的機器賣給個人用戶并提供質保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