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事業編就一種“管理的專技”。事業編分為管理、專技、工勤,鄉鎮雖然也這樣分,如果你是專業技術類還好,如果你真是是鄉鎮管理類事業編,留給世界的只能說背影,鄉鎮事業編一般不會下崗,丟失身份,鄉鎮事業編基本上不可能轉公務員,我就是鄉鎮的事業編工作人員,鄉鎮的事業編制,一般是計生服務所、農技中心、文化站、水管所、林業站等編制的。
1、鄉鎮事業編怎么改革?
鄉鎮事業編主要集中在七站八所,現在叫各類服務中心。在鄉鎮,受編制限制,公務員只是少數,且主要擔任領導職務,因此干活的絕大部分是事業編制人員,這一機構特性和現實條件決定了鄉鎮機構改革事業編不會有太大變化,最多無非換個牌子換個崗位繼續干革命而已。第一,鄉鎮事業編一般不會下崗,丟失身份,根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鄉鎮的各類站所可能會根據職能需要進行必要的撤并整合,人員隨職能劃轉分流安置,繼續保持身份待遇不變,不會出現被剝離編制的情況。
比如自收自支性質的事業編制,按照分類改革要求,原則上要求剝離事業編制轉為企業人員,但在鄉鎮能干活的人本來就不多,受制于人少事多,即便有自收自支性質的編制人員,一般也不會清除,頂多是在機構撤銷后轉到其他崗位安置,自收自支性質的編制人員都不會丟失身份,其他全額、差額人員地位自然更加穩固。第二,鄉鎮事業編基本上不可能轉公務員,
有的鄉鎮事業編特別是參公性質人員,冀望通過機構改革轉換身份變為公務員。可以肯定的是,這基本上不可能,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機構改革現在普遍采用的是限額管理原則,行政編制原則上不增加,沒有編制,想轉業沒用;二是從事業編轉行政編,要么通過調任,要么通過選舉擔任鄉鎮副職,否則根本轉不了,而無論哪種選擇,都不是易事,沒有一定的能量根本做不到。
2、鄉鎮事業編是如何分配工作的?
我就是鄉鎮的事業編工作人員,鄉鎮的事業編制,一般是計生服務所、農技中心、文化站、水管所、林業站等編制的,鄉鎮的事業編制考進去一般都是這些編制,雖然是這些站所的編制,可是并不意味著就在這些站所上班,只負責這些站所的工作,而是根據實際的工作需要來分配工作的。像我是計生服務所的編制,但是并不是在計生辦(計生服務所)工作,而是根據工作需要分配到了經濟發展辦公室,而經濟發展辦公室并不是只是單一的只管經濟方面的工作,而是包括經濟、安監所、消防、打假、統計、武裝等各種各樣的工作,一到年底,考核的資料都要做五六套,同時還要駐村,是一個行政村的駐村負責人,這些還不是全部的工作,平時哪里出現緊急的情況,比如山林失火,全部人員都要集中上山救火,
3、鄉鎮公務員跟事業編有哪些區別?
你好,鄉鎮的公務員、事業編都是正式在編工作人員,雙方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第一個區別,編制類型不同,編制所在的單位不同,鄉鎮公務員使用行政編制,其編制一般落在鄉鎮的黨委政府機關之中。鄉鎮中的公務員一般在幾十人不等,包括以下兩類:1、鄉鎮黨委、人大、政府的領導班子成員都屬于公務員,2、鄉鎮黨委、政府下設黨政綜合辦公室、黨建工作辦公室、社會事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基層綜合治理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城市管理辦公室等內設機構,其中的正式工作人員也是公務員。
而鄉鎮的事業編制工作人員一般也是幾十人不等,其編制落在鄉鎮黨委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之中,例如黨群服務中心、經濟建設服務中心、社會事業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等,第二個區別,招考方式存在差異。鄉鎮公務員通過省級公務員考試進行招錄,轉正后填寫《公務員登記表》,辦理公務員登記,而事業編制工作人員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進行招聘,錄用后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與公務員一樣都屬于國家干部。
值得注意的是,會有一部分退役士官安置到鄉鎮工作,給予事業編制,聘用到工勤技能崗,他們是工人身份,不是國家干部,第三個區別,發展前途存在差異。公務員有兩種發展路線:1、走領導職務提拔的路線,從普通干部到副股、正股,再到副鄉鎮長、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鄉鎮長、書記,2、走職級晉升的路線,從一級科員到四級主任科員、三級主任科員、二級主任科員、一級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