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選擇深圳建立經濟特區,是因為深圳有以下2個優勢,利于后來的發展。我從小生活在深圳,算是一個深二代,眼看深圳一步一步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國際創新中心,科技研發中心,我認為深圳未來三十年,經濟依然會持續高速發展,原因如下,相對于北京和上海,深圳房價更加理性深圳是中國新經濟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最適合創業的城市,沒有之一,很多人把杭州跟深圳來對比,但其實,深圳比杭州發展更加綜合飽滿,深圳的GDP里面,高科技企業貢獻了37%。
1、深圳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自八十年代初,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后,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就進入了世界視線,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軍,在短短的四十年間,突飛猛進之速度,成果令人鼓舞,記得三十多年前,站在羅湖口岸,當時的深圳除了筍崗物運繁忙外,深圳與對岸的香港比較是兩個世界,而三十年后今天的深圳,震驚世界之發展速度,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深圳變了,變得舉世矚目,尤其互聯網技術,己走進世界領先前列,科技制造、物流配套、土地增值、金融體系、旅游服務業等眾多領域在全國、乃至世界達到領先水平,深圳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四大經濟特區之一,不僅抓住了最佳的發展機遇,重要的是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優質人材前往創業,透過一系列的國家優惠政策扶持,結合自身優勢,從中借鑒香港的寶貴經驗,先行、敢干。
2、未來10年,深圳能發展成什么樣?
先不說未來十年的深圳,讓我們回頭看看十年前的深圳,2007年,深圳市常駐人口861.55萬,戶籍人口212.38萬人。全年實現GDP6801億元,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四,人均GDP率先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達到10684美元。而2017年的深圳,常駐人口達到1300萬,GDP接近21800億元(以2016年突破20000億、2017年增速8.8%估算),超十年前的三倍,
至于民眾關注的房價,十年增長了十倍。十年歷程,滄桑巨變,這個巨變放在國內其他城市,都無法比擬,作為中國產業轉型的代表性城市,深圳已步入新興產業產值的爆發期,上市公司市值為上海與廣州的總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目前,深圳GDP年增速為8.8%,這個增速在一線城市里最高,甚至在二三線城市里也是佼佼者,眾所周知,城市經過快速發展期,將步入緩步階段,但是深圳仍舊保持著快速發展勢頭,令人刮目相看。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
未來十年,深圳將進入全面開花期,羅湖老干新枝,福田穩步前進,南山創新持續,而寶安將成為重點發展區域,突飛猛進,此外,龍崗區、光明新區、坪山區都將發揮各自優勢,成為城市發展的次中心。如光明的光明小鎮、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坪山的華誼兄弟影視城、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產業崛起,遙望深圳未來十年,不能將其與粵港澳大灣區剝離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