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區直普通事業干部提拔鄉鎮事業副科,去不去。年工齡無職稱的事業人員,提拔成副科級公務員工資會降么,轉處級工資的話,那沒有什么必要了,因為你事業副科級工資是遠高于職稱初級工資的,這樣轉了非常不劃算,副科公務員工資收入肯定比無職稱的事業人員工資高,事業助理職稱13級和管理崗10級,崗位工資都是1510元,10年工齡薪級工資19級也只有1052元,兩項相加2562元,公務員副科23級1/8檔級別工資1257元/1783元,領導職務工資925元,兩項合計最高2707元,另外論津補貼公務員副科級肯定比事業單位高很多,一般除去五險一金公務員副科到手每月有4000多元,而事業單位二十年工齡助理11級到手都只有3000多元,何況你十年工齡沒有職稱呢。
1、區直事業干部,提拔街道事業副科,是否值得?
城區直屬事業單位普通干部有機會提拔一格去街道擔任副科級領導職務,在縣區一級的干部眼中,那是相當大的一個突破,尤其對事業編而言。邁上這個臺階,意味著以后更多的選擇,一般人求之不得,你怎么還要糾結?一、鄉鎮街道事業機構設置地級市市轄縣區的鄉鎮和街道是我國最基層的一級政府(派駐機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機構職能與市縣類似。
唯一的缺陷是單位層級太低,僅僅正科級而已,因此在2018年黨政機構改革前,鄉鎮街道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分散的“七站八所”,機構規格封頂股級,對應管理九級,幾乎沒有管理八級(副科級)的設置。彼時,如果不走專技路線,在鄉鎮街道事業單位工作干一輩子就是個科員,起點也是終點,相當無奈、辛酸,機構改革后,全國各地鄉鎮和街道對下屬事業單位進行了大規模整合,縣區單位下放權限,鄉鎮街道站所職能歸并,形成以綜合服務中心為主體的鄉鎮街道事業機構模式,鄉鎮街道事業單位才開始像公務員一樣有副科級單位。
鄉鎮街道的副科級事業單位一般集中在這三個機構:一是便民服務中心,二是黨群服務中心,三是綜合執法大隊,部分鄉鎮和街道會將便民服務中心和黨群服務中心合并設置,因此很多鄉鎮或街道實際上只有兩個副科級事業單位。二、區直普通事業干部提拔鄉鎮事業副科,去不去?答案是肯定的,一個副科級在城區意味著什么,熟悉體制的人不必多言。
這至少可以給你帶來三個實打實看得見的好處,第一是待遇的提升。從科員到副科,級別工資和職務工資都會上漲,一年應發可以多出五千多塊錢,關鍵是年終績效按照科級領導來執行了,這一塊比在區直事業單位肯定要好,七七八八加起來,一年保底要比以前多一萬以上的收入。平攤下來一個月多一千,對于普通工薪階層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進賬,
第二是職權的提升。從普通干部到副科級領導職務,盡管是在鄉鎮,大小也是個領導了,從被人管到管別人,從聽指令到發指令,這其中的職權變化是你在區直單位無法體會的。由此帶來的社會地位、隱性價值和資源的變化更非普通干部所能比,第三,空間的提升。從科員到副科,等于從單位管理的干部變為區管干部,邁上這一臺階,對于個人下一步發展可以帶來三個好處:一是離正科又近了一步,退休前正科肯定跑不了,不管是以什么身份,畢竟明年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職員等級制度開始實施了。
二是有了更多橫向調整的空間,只要有工作需要,一個副科級領導隨時可以調到其他單位擔任領導職務,三是可以有機會轉公務員,根據公務員法和公務員調任規定,事業副科可以隨時調任行政機關擔任副科級領導以上職務,登記為公務員。這是底線要求,如果不具備事業副科條件,根本調不了,除非參加鄉鎮街道的換屆選舉,其中面臨的競爭之激烈、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2、事業副科和中級職稱哪個工資高?
事業副科即管理八級,專技中級職稱有三檔,分別是中八、中九、中十。同地區、同工齡的管理八級和專技中級職稱,專技中級的工資待遇一般要高于管理八級,相當于正科即管理七級水平,但具體到中級職稱的不同崗位,有一定的區別,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管理八級每月工資扣除五險兩金后實際到手3700左右,與專技中級職稱十級崗位大致相當,專技十級到手在3800左右。
而專技九級大概在4000出頭,略低于管理七級,高于管理八級;專技八級在4300左右,略高于管理七級,在事業單位工作,同級水平專技崗工資待遇高于管理崗是普遍現象。由于管理崗職數有限,晉升相對困難,出于自身利益和前途考慮,在基層事業單位,很多人都不太愿意走管理崗,而更愿意走專技路線,現實中,往往也是管理崗的轉專技崗的多,很少有專技崗轉管理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