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闖關東,也叫逃荒,說白了就是要飯、要活下去,在家里就會餓死,只有闖出去才可能會有一線活路,會有點希望,東北地廣人希,只要能干就會找到點吃的,所以大批的山東老鄉先是男人出去闖,然后托兒帶女千里迢迢去東北,就象電影闖關東一樣,有的人闖出了一片天地,有的人餓死在路上。
1、東北有多少人是當年闖關東的山東人?
東北三省黑吉遼,黑龍江和遼寧的山東人后代相對要少一點,遼寧省,尤其是遼西,闖關東的山東人后裔大約能占到現在人口的一半左右。這一點從說話的口音就可以窺見一斑,在整個東北,遼西人說話是一個異類。說話的口音很重,,每一句話的語調都向上挑,細聽之下跟山東煙臺威海一帶口音很接近。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遼西人跟山東人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清朝封禁東北,但東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物產是明擺著的,
關內的老百姓在遇到三年走投無路的時候就會冒煙闖關東,以求得的一條活路。由于錄陸路在山海關被清朝阻斷,很多人就選擇走水路,從山東半島的煙臺威海一帶上船,渡海到達大連。然后逐漸向其他地方擴散,這就是個山東人尤其是煙臺威海一代的山東人在闖關東的條件上得天獨厚在整個清朝的叔伯年間,闖關東的山東人保守估計超過了200萬。
2、東北到底有多少人祖籍是山東的?
分地區,黑龍江祖籍山東的比例最多60p%,甚至80%,吉林50%到60%,遼寧40%到50%,在清末的黑龍江80%到90%的都是山東人,民國時期到解放后全國各地開發北大荒,山東籍比例下降。遼寧省遼東地區山東籍的占80%,遼西地區河北天津籍占80%,屬于東北山東籍比例最小的省,但也占大約50%,
3、經??匆娚綎|人闖關東文章,闖關東山東人多,河北人也闖關東,你身邊祖籍河北的人多嗎?
闖關東山東人居多,河北人也不少,如果按百分比的話,山東人占百分之六十五,河北人占百分之三十五!大家都知道,山東和河北歷史上是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局面迫使這兩個省的人口闖關東謀生,除清未民初移民之外,在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也有大量山東河北人來東北謀生,特別是六O至六二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來的最多。這些人一部分參加林業,農墾,煤礦工作,大部分在農村落戶,
4、為啥山東人闖關東時,緊臨山東的河北人不去闖關東啊?
此言差矣,雖然闖關東在大部分人的印象當中是山東人大面積遷徙到東北,但其實在這一時期,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份的人也都有遷入東北,尤其是河北去往東北的人口數量也很高。闖關東并不是特指山東人進入東北,在這一時期,華北地區普遍戰亂而且連年災害莊家減產,人民流離失所,吃不上飯的人非常多,而這些地區除了山東就是河北,特別是闖關東路線當中的陸地線路,經山海關進入東北,當時的河北顯然更加方便,
只不過當時山東闖關東的人數更多,所以才會造成當前的印像,闖關東特指山東人。此外還有一方面原因,當時河北以及遼寧之間還有一個省份,稱之為熱河省,名稱源自于承德避暑山莊內的一條小河流,不過熱河省在后來的行政區劃調整當中取消了,大部分并入了河北,當時闖關東便有很大一批人就是來自于熱河省,并且在東北地區,形成了熱河與山東兩大陣營體系。
5、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選擇的路線是怎樣的?
近代山東人闖關東的路線主要分兩種,一為旱路,一為水路,旱路:魯西一帶的山東人多憑借腳力走旱路,旱路叫做“傍海道”,顧名思義,它是一條順著海邊的大路,從河北東部穿過山海關,抵達關東,因為這條道路上有一座臨榆關,所以也叫做榆關道,1907年之前,它是一條塵土飛揚的沙土路。山東人去闖關東,多是在老家遭遇災荒,家里沒有土地,身上缺少盤纏,到關東是為了夢寐以求的容身之地,尋找“插根筷子就能發芽”的肥沃黑土,憑借著這份信念,路再遙遠,他們也會帶上一家老少踏上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