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包尊良介紹,全國各地包公后裔的總數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在浙江武義白楊街道辦事處塘村,據說包拯第33、34、35代后人住著,包拯有十五卷《奏折》67歲的包尊良是包公的第34代孫,出生于包公桑子肥東縣吉杰鄉鮑曉村,作為合肥包公后裔聯誼會的會長,包尊良最了解包公后裔的情況,據說他們是包拯的后代。
包拯他性格嚴謹正直,對官員的苛刻作風十分反感,致力于廉潔寬容的政治。雖然他痛恨邪惡,但沒有一個人不是以忠恕之道追求政務,不隨意贊同他人,不假裝討好他人。平時沒有私人通信,斷了老朋友親戚的消息。雖然官職很高,但衣食住行和平民一樣。他曾說:“后人為官,犯了貪污罪,不得踏足其家,死后不得葬于墓中。如果你不追隨我的野心,你就不是我的后代。”包拯當初有個兒子叫“劍”,嫁給了崔氏,在潭州當判官時死了。崔氏為亡夫守了節,從此沒有再婚。包拯有一次送走了嫁妝,家里生了孩子,崔氏偷偷安慰母親,讓她好好保管嫁妝。解寶死后,崔氏把兒子娶回家,給他取名為解寶。包拯有十五卷《奏折》
67歲的包尊良是包公的第34代孫,出生于包公桑子肥東縣吉杰鄉鮑曉村。雖然在今天,鮑尊良的資歷不是最高的,但他在包公的后代中卻是德高望重的。作為合肥包公后裔聯誼會的會長,包尊良最了解包公后裔的情況。退休后,他經常被邀請參加一些關于包公的研究活動。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首屆包公文化節將舉行仿古祭祀儀式。組委會已經向鮑尊良發出邀請,希望他擔任首席祭祀官。據包尊良介紹,全國各地包公后裔的總數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估計有10萬人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云南、貴州、江蘇、四川、福建等省。其中,除合淝外,還有安徽廬江、舒城、桐城等地的包公后裔聚居之地,共約一萬人。
3、 包拯的第三十五代子孫根據鮑氏族譜,鮑氏后代第35代是孝子代,這些人名字的第一個字往往是玉。在浙江省金華市瑯琊鎮的村莊里,姓包的人不下2000人,據說他們是包拯的后代。金華的鮑先生幾年前給記者看過鮑家家譜,證明他是包拯第35代孫,在浙江武義白楊街道辦事處塘村,據說包拯第33、34、35代后人住著。安徽肥東縣吉杰鄉鮑曉村是包拯的桑園,據說有包拯后代活到現在,現在已經傳到第三十五、三十六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