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對于劉備與荀彧對于曹操的關系是相類似的,所以劉備這次是沒有派兵增援關羽,導致關羽丟了荊州,敗走麥城而亡。孫權早想要回荊州,試著想與關羽結親,關羽不同意,反而辱罵孫權,這正好是孫權與曹操暗自勾結合圍關羽,有理由推測,關羽至少會在荊州留下1萬兵馬來防御東吳。
1、為什么派關羽去守荊州,諸葛亮這么聰明,怎么沒預料到關羽失荊州?
感謝邀請!劉備進軍益州,帶走了蜀漢集團的主力,留守荊州的人選極為重要,為什么是關羽,其實也很簡單,原因就是沒有比關羽更合適的人選了。張飛肯定不行,有過徐州的教訓,劉備不會再給張飛犯錯的機會,能夠有威望,能夠震懾住東吳的,就只有關羽了。諸葛亮沒有害關羽的動機諸葛亮丞相非常有實力,但是只要是人都有鞭長莫及的時候,
首先要說明一下,諸葛亮是不會因為權力斗爭借東吳之手鏟除關羽的,因為關羽并不是諸葛亮發展路上的絆腳石,他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一直很高。從最初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起,諸葛亮就得到了超然的地位,關、張二人還曾因此不悅呢,“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如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從“羽、飛乃止”,可以看出來,二位將軍聽了劉備的話,就不再追究此事了。《三國志·先主傳》:建安十九年劉備得益州之后,“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重要性,是劉備集團的“股肱”,關羽根本不是阻擋他發展的人,說諸葛亮借刀殺人,簡直是對千古賢相的侮辱。
關羽之死的原因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開始,一直打到看十二月,關羽一開始高歌猛進,打的曹魏抱頭鼠竄,關羽七月攻打襄樊,八月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直到十月的時候,曹操還在討論要遷都以避關羽鋒芒,也就是說當時關羽打相反戰役一直大勝。而這個時候劉備在干嘛呢?劉備當時打敗曹操正在忙著當漢中王呢,又收到荊州捷報,膨脹得不行,根本沒想到關羽會大敗,
但是他們哪里知道,十月關羽還逼得曹操欲望風而逃,十一月就失去了荊州,而此時從漢中派兵已經來不及了,到十二月關羽被俘,這一系列的事情來的太快,讓蜀漢集團措手不及,這時候一個人映入大家的眼簾,那就是不發兵救援關羽的劉封。劉備對他頗為惱怒,加上諸葛亮的一番話,劉備決定除去劉封,大家對諸葛亮的期待超出范疇《三國志·劉封傳》:“諸葛亮慮(劉)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聽了這番話,劉備下定決心,這才是諸葛亮的主意,而關羽的死并不是諸葛亮的意思,諸葛亮還曾為了黃忠和關羽的關系出言勸和,一心為了蜀漢。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失策的時候,如果說關羽失荊州是諸葛亮的意思,那么劉備伐吳也是諸葛亮的安排嗎?他那么聰明難道算不到嗎?這樣的質問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關注我!,
2、關羽大意丟荊州,如果是魏延鎮守就不會了嗎,為什么?
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一句話:執行力的強弱,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對于后期的關羽來說,其執行力非常之弱,這一點和后期的魏延是沒法相比的,所以,如果魏征鎮守荊州,要比關羽靠譜許多。一、關羽的執行力弱在哪里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后,其核心團隊制定了一項發展擴張的基本政策,具體內容就是:占據荊、益二州,
安撫益州西北諸戎、南部夷越。整頓內政,外與孫權結好,等候北方有變,荊州軍攻洛陽、南陽,主力益州軍出秦川一帶,人心附歸,天下可以漸定,之后,劉備團隊上下一心,堅決執行這一策略,襲取荊州以立足。為了不和江東孫權鬧僵,以暫借荊州立足安家為借口,將荊州據為己有,接著,以荊州為根據地,進入益州迫使劉璋投降,后又打敗曹操奪得漢中。
可以說,這一連串的勝利,是劉備集團堅決執行初始戰略的結果,也是劉備成就西蜀霸業的根本國策,但是,在關羽鎮守荊州的后期,其執行“外與孫權結好”的戰略上,執行力就非常之弱了。俗話說:一步錯,步步錯,期間,江東孫權曾派呂范出使荊州,為兒子求娶關羽之女為妻,欲與關羽結成兒女親家,以圖兩國親上加親,友好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