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古城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在這一大型遺址周邊地區還發現了同時代特色的中小聚落的遺址,它們拱衛在河洛古城周邊,儼然是一個文明古國,稱呼“河洛古國”也是可以的。20年5月7日,河南鄭州鞏義縣雙槐遺址的挖掘和研究使得“河洛古城”再現,根據科學儀器對出土各種器物的碳14年代測定,河洛古城遺址距今約5300年。
1、洛陽河洛古城怎么樣?
河洛古城是以文化為背景,以傳統建筑文化為平臺,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文化綜合體為目的人文古城、人文老街綜合開發建設運營服務集成項目,本質是地產。河洛古城位于洛陽市中州東路與二廣高速交會處,項目占地約1000畝,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河洛古城項目的設計理念是以當地千年來的人文歷史為背景,以當地的明清建筑文化為平臺,展示洛陽幾千年來的人文文化及傳統明清建筑文化,作為旅游文化綜合體,河洛古城集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于一體,建成后將是洛陽市重要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二次消費場所。
河洛古城旅游六大要素:吃:洛陽餐飲街、廟會小吃街、水岸小吃街等;住:星級酒店、快捷酒店、客棧式酒店、客棧、高端客棧(四合院)、別墅式客棧(別墅式公寓);行:觀光小火車、馬車、電瓶車等特色旅游交通工具及大中小型停車場;游:按照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設計,有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廁所、無障礙通道、景區標識標牌等;購:旅游精品街、特色旅游商品街、古玩字畫街、珠寶玉石街等;娛:旅游二次消費場所,滿足游客一日游和過夜游,
2、河洛古城發現后,你還覺得中國歷史是起源于夏商周嗎?
在討論“河洛古國”或者“河洛古城”之前,首先了解一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國自“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后,又開啟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也隨即提上了日程,這項國家工程在2001-2003年是預研究階段,2004年正式啟動,一直延續至今,這項國家工程稱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主要時間節點為5500-3500年前中華文明的演變進程,通俗一點就是夏代及其之前的中華文明發展,主要研究對象就是古代的大型遺址的考古挖掘,綜合各學科,探查這些古代遺址的年代以及文物,
文明的發展一般遵循如下的規律:部落——部落聯盟(聚落)——古國文明(有類似都城的建設)——統一的王朝文明,文明發展都按照這一規律發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探源的就是古國文明,有高于部落聯盟形式的古國存在,最為著名的是浙江余姚的良渚文明遺址,建設于距今5000年前,類似于古代都城的建設規模,幾個簡單的部落或者部落聯盟是建設不了這么大規模的都邑的,已經進入“古國文明”時期。
控制的區域和人口不是簡單的部落聯盟能夠達到的,良渚文明使得中華文明可以溯源到5300年前。遼河流域也發現了距今5000年前的大型遺址遺存,通常說中華文明主起源地在黃河流域,但是自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開啟十幾年間,黃河流域始終沒有明確出現距今5000年前的古代都邑性遺址。2020年5月7日,河南鄭州鞏義縣雙槐遺址的挖掘和研究使得“河洛古城”再現,根據科學儀器對出土各種器物的碳14年代測定,河洛古城遺址距今約5300年,
也應了《易經》中所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的記載,這一遺址正好居于河洛地區的中心區域,河洛古城的發現使得中國中原的古國文明上推至5300年前。河洛古城的發現使得專家推測稱有可能是黃帝時期的都城,《竹書紀年》中記載:一百年,地裂,帝陟,由于地震,黃帝遷都了,在河洛古城遺址中發現了很多地震時候留下的地震裂縫,是否真的如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簡單介紹一下河洛古城:圖一,河洛古城功能區分布,河洛古城有三道壕溝,在雙槐樹遺址周邊還有一些同時代特色的中小型的聚落遺存,圍繞這個遺址,明顯周邊的聚落群體是為這一中心服務的。圖二,家蠶牙雕,遺址內發現的家蠶雕刻為野豬獠牙雕刻而成,明顯那個時代的人對蠶有了相當的認知,圖三、陶罐構成的北斗九星遺址圖,這是遺址內用瓦罐組成的“北斗九星”遺存,具有非常明顯的中華文化標識,后來我們通常認知的是“北斗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