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的根很深,可達50厘米以上,人工種植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方便、地勢高燥、肥力中等的地塊進行種植,符合上述條件的大田、丘陵、山地均可種植。丹參的根深,要求種植的土層深厚,噴灑良好,以中等肥力的砂質中性壤土為好,不宜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地上種植。
1、中藥材丹參怎么人工種植?
中藥材丹參怎么人工種植?丹參,又名血參、紫丹參。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對于丹參,很多的中老年人會比較熟悉它,因為它在中老年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有著一定的價值,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功效。丹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莖四棱形,上部分枝,
丹參喜歡氣候溫暖、濕潤,太陽光線充足的環境。在氣溫零下5℃時,丹參的莖葉受到凍害,地下根部能耐寒冷,可以露地越冬,苗期人工遇到高溫和干旱,幼苗生長停滯甚至于死亡。丹參的根深,要求種植的土層深厚,噴灑良好,以中等肥力的砂質中性壤土為好,不宜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地上種植,繁殖方法,丹參是以根、蘆頭繁殖為主,也可以用種子播種育苗或者扦插育苗。
分根繁殖法,作種栽用的丹參一般都是留在地里,栽種時隨挖隨種,發根以粗壯雨水紅并且綿羊腐爛跡象的一年生側根為好,不宜用老根或者細根作種。行距按30—42厘米,株距24—30厘米挖種植窩,每畝在種植窩內施入腐熟的畜糞1500—2000公斤,將選擇好的根條折成4.5—6厘米長的根段,邊折邊栽,自立栽種,原來的上端繼續保持向上,不能栽倒了,每窩種植1—2段,栽培后隨著覆蓋泥土。
蘆頭繁殖,在收挖丹參根時,選擇生長健壯,綿羊病蟲害的植株,粗根切下供藥用,將莖粗0.6厘米的細根連同根基上的蘆頭切下作種栽培,按行距33厘米,株距23厘米挖種植窩,每畝在種植窩內施入腐熟的畜糞1500—2000公斤。將選擇好的蘆頭栽入窩內,最后覆蓋泥土2—3厘米,稍加壓實,扦插繁殖,扦插時間的選擇很重要,最好是在六七月份繼續扦插,這個時間溫度剛好適合它們生長。
將選擇好的的地上莖,每段要求長度在12厘米左右,剪掉下面一半的葉,邊剪邊插就可以,埋進土里的部分不用很多,大約6厘米就可以。完成扦插之后,就要注意搭棚遮擋陽光,澆上足夠的水,等到根部長出來兩三厘米的時候,就可以正常移植了。移植之后也要注意養護,以免出現病蟲,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用分根方法栽培常常因為蓋土太厚阻礙出苗。
在4月幼苗開始出土時,要進行檢查出苗情況,檢查是否因為土壤板結或者覆蓋泥土過多不出苗的現象,中耕除草三次,第一次在5月苗高10—12厘米時,第二次在6月份,第三次在8月份。施肥與澆水,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每畝用腐熟糞肥1000—2000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或者餅肥25—50公斤,重施第三次肥。
促進根部的生長,出苗期及幼苗期如果遇到干旱就必須灌溉水或者澆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澇,打花蕾,丹參開花期除準備收獲種子的植株外,必須分次打苔,將花苔割除,以利根部的生長。病蟲害防治葉斑病,葉片常常出現深褐色病斑,近圓形或者不規則形,后逐漸融合成為大斑,嚴重的時間葉片枯死,5月初發生,3—7月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是在發病初期噴灑多菌靈、托布津、代森鋅等,
實行輪作,增施磷肥,或者在病葉面上噴灑0.3%磷酸二氫鉀,以提高抗病力。根腐病,初期個別支根或者須根變褐色腐爛,后逐漸向主根擴展,致使全根腐爛,最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是實行輪作。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病穴用5%石灰乳澆灌,或者用50%退菌特600倍溶液全面噴灑病區,以防蔓延,丹參根結線蟲病,由于根結線蟲的寄生,在根部長出根多瘤狀物,致使植株發育生長緩慢,葉片逐漸變黃,最后全株死亡。
2、丹參的種植方法?
怎樣種植丹參?丹參的栽培管理技術介紹,丹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的肉質根是重要的中藥材。因具有擴張血管和增進冠狀動脈血流量的功效,是世界公認的治療心腦血管病的首選藥物,近年來隨著出口量的增加和國內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其人工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那么,如何種植丹參呢?丹參種植可用種子繁殖、可用種根繁殖、可扦插繁殖,以種根繁殖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