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初,浙江的民營經濟普遍還是作坊式的,都是加工制造小商品和鞋帽為主。浙江人頭腦靈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尋找機會,圈子里找不到就跳出來,到外面找,找到自己的事業和人際關系網,很少給別人打工的,于是浙江在互聯網普及之后,已經全面形成了自產自銷一條龍,一個作坊式網店就能實現生產、批發、零售、線上、線下的全覆蓋。
1、去山東的浙江人都是老板,去浙江的山東人都是人才,你怎么看?
浙江人溫順,即使吵架了,也不會動手的,以和為貴,所以浙江人到哪里都有浙商和商會組織,抱團形成力量。浙江人頭腦靈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尋找機會,圈子里找不到就跳出來,到外面找,找到自己的事業和人際關系網,很少給別人打工的,溫州人很典型,你在全國各地,找不到溫州人給別人打工的。不是他們要面子,而是給別人打工就不是他們的出發點,哪怕從賣眼鏡開始,也要找出發展的思路,
2、山東臨沂批發市場為什么不如浙江義烏小商品城?
1、起步時間相差20年。義烏小商品城早在80年代就初具規模了,而這20年時差正是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劃時代的20年,是小商品需求量成幾何倍率增長的20年,2、產銷一條龍和批發商的區別。可以說是義烏小商品盤活了整個長三角的民營經濟,在90年代初,浙江的民營經濟普遍還是作坊式的,都是加工制造小商品和鞋帽為主。
有些村子集資開設一個公司,把活分攤給各戶村民去做,然后賺了錢大家分,有了誘人的利益和產業規模之后,更多農村加入了加工和代加工,乃至自己開公司辦品牌。于是浙江在互聯網普及之后,已經全面形成了自產自銷一條龍,一個作坊式網店就能實現生產、批發、零售、線上、線下的全覆蓋,而臨沂目前主要還是批發商進貨銷貨的傳統模式,產銷一條龍的比例還很低,能實現這一模式的基本都是工廠。
3、民營產業規模差距十分巨大!義烏小商品是眾星拱月,除了金華之外,還有嘉興、紹興、寧波、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不斷輸入,這些城市都是全民皆商的模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做買賣的,其中多數都是從事批發零售和加工業,輸出終端都是義務小商品城,整個長三角小商品產業比重占全國近40%,而義烏集散規模又獨占長三角近一半,其銷售規模是臨沂的十倍有余。
人家義務看似是個體,其實是基于整個長三角為背景之下的產物,而臨沂僅僅是山東省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4、地理位置差距不可比,義烏所在的長三角強市林立,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寧波、南通、無錫這些都是同區域城市,而臨沂相同半徑內只有青島、濟南是強市,因此人家在繁榮的商業環境和地理優勢之下是近水樓臺,光是長三角的消費群體都足以支撐起義烏小商品,何況是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