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關羽到底是怎么死的?蜀國大本營有沒有派出援軍救援關羽?對于關羽的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蜀國無法救援,時間上派不出援軍。關羽取得勝利的時候,西川的蜀軍也沒有行動策應關羽,使得曹操可以全力對付關羽,再有孫權的偷襲荊州,斷了退路,失敗在所難免了。
1、關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誰的決定?諸葛亮真的借荊州殺關羽嗎?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從這段記錄可以看出,劉備只是給關羽封前將軍,并授予“假節鉞”,并沒有下令。但是假節鉞就是代理君王行使權力,如朕親臨的意思,所以關羽帶兵進攻襄樊是經過劉備授權的,劉備給關羽“假節鉞”的特殊權利,就是要他全權代理荊州事務,關羽有了這個權利才可以不經過請示直接出兵。
所以說攻取襄、樊具體行使和下令的人是關羽,關羽作為蜀漢的名將,才智謀略具屬一流,他對劉備忠心不二,因此鎮守荊州的重任,非他莫屬。當關羽帶兵北上的時候,正是劉備剛剛取得漢中,這時時局緊張,劉備的全部精銳都被派往漢中按兵不動,以防止曹魏反撲,在劉備的眼里,他要效仿漢高祖,進一步奪取關中地區。所以沒有多余兵馬增援荊州,只有關羽這個生力軍掌握時局,伺機而動,漢中那邊的緊張局勢才可以緩解,
2、關羽失荊州的故事,為何必須死?真相太可怕?
劉備占漢中未必不是偶然,失荊州不見得就是必然,或者說二役得失,偶然必然是參半的。所以出現這樣闖運的情況,是因為劉備對外界和自身的認識不夠清楚,劉備數年間獲取了大量實地,與此相應,是缺兵少將。劉備入蜀,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等駐守荊州,這班人馬是堪當重任的,劉備進軍成都,感到實力不足,故抽調荊州一部主力增援。
正是這一主力西進,才使孫權得以輕取三郡,劉備下兵爭之,聞曹操占領漢中,不得已向孫權妥協,回保益州。劉備若知道孫權暗降曹操,敵友牽手,別說不會讓關羽向襄陽,自己都可能不會去漢中,《三國志·劉備傳》注引《典略》曰:劉備稱漢中王,于是起館舍,筑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余區。《三國志·陳群傳》曰:陳群諫曹睿罷治宮室,曰:“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
”劉備春風得意,因而顧此失彼。這一時期對劉備來說,據有荊益已是巨大的收獲,當務之急應該是充實力量以穩固之,以打有把握之仗,劉備沒有搞清這些問題,故未能看準時機,作好準備。劉備過高看待了關羽,只曉其忠義勇猛,未見其剛愎狹隘,劉備知道張飛好鞭笞部下,常告誡他刑殺過多,是取禍之道。劉備未將漢中大任交給張飛,而與魏延,可能就是擔心其有失,
諸葛亮等許多人都十分清楚關羽的短處,只是有所顧忌不便直言。曹操、孫權及其群下也都很了解關羽的弱點,劉備這次在知人善任上多少犯有錯誤。退一步而論,劉備若能及時遣張飛、趙云等為關羽分守南郡,或命劉封、孟達適時東進,協助關羽,或親往白帝城,相機指揮,以備不虞,興許會避免噩運,關羽進兵,圍曹仁于樊城,困呂常于襄陽。
曹仁使龐德屯樊北牽制關羽,曹操遣于禁救曹仁。八月,秋雨連日,漢水暴溢,平地數丈,于禁、龐德三萬余眾皆沒,關羽乘舟盡虜之,于禁降,龐德不降被殺。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芳皆降,于禁等眾被送至江陵囚禁。大水欲上城垛,關羽督舟兵圍攻,曹仁只剩數千人馬,或說棄走,或言固守以待。曹仁乃發誓,要血戰到底,關羽氣勢大盛,威震中原。
梁、郟、陸渾民苦力役反叛,連關羽,曹操欲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懿和蔣濟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于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愿也,可遣人勸權襲羽后,許割江南封之,則樊圍自解,”(《三國志·蔣濟傳》)曹操從之,遣使詣孫權,又令徐晃救圍。其實這時,孫權正在同呂蒙密謀襲取南郡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