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米飯在外地人的印象中,來洛陽都是要吃饃、面條,尤其是在各種水席園,很少有提及米飯的。從形狀上有一厘米寬的寬面、窄如韭葉的窄面、細如發絲的龍須面,也有菱形的面葉兒、綿長不規則的面片等,有一點不得勁的地方,就是娜娜大盤雞從不賣米飯,這讓小編這個米飯愛好者每次都很遺憾,不過他們家的面也很好吃,是那種筷子粗細的圓面條,有點像拉面,倒進大盤雞的醬汁里拌一拌,就是一個字“爽”。
1、洛陽有哪些賣大盤雞的店?
小編曾經在牡丹廣場附近上班的時候,湖北路的娜娜大盤雞基本上每周都得吃上兩三回,當時有個同事也比較愛吃,于是經常到中午飯點了,兩個人一合計就過來要個小份的,兩個人吃到撐是沒什么問題的。環境沒有什么可說的,大眾環境,沒上過二樓,基本每次去都是一樓大廳,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干凈的,一樓估摸著最多也就一二十張桌子,飯點去都是滿座,有時候還得等,
來的人點套餐的居多,小份的套餐里面包含一小份大盤雞兩瓶汽水一份涼菜,整體看還是很劃算的,涼菜強烈推薦他們家的豆干,醬香味有點甜甜的,吃了會上癮。他們家的大盤雞分量不小,兩個人吃到撐都還能剩下一些,他們家的大盤雞走的是新疆風味路線,醬香味比較濃,而且既有西北人喜歡的粗獷豪氣的辣味兒,又融合了老四川人為這瘋狂的舌尖上的麻味兒,
大小均勻的雞腿肉塊,被炒至的超級入味,麻辣鮮香,肉質嫩滑,味道鮮美,第一口就直擊味蕾。每一塊雞肉都沾滿了醬汁,嫩而不柴,口感一流,里面的土豆是一大亮點,被燉的已經非常軟糯了,醬汁已經浸透的了內部,每一口都是鮮香的雞汁味。正如其招牌上所說的那樣“一生只為做好一盤雞”,娜娜在洛陽的分店非常多,小編也吃過很多家分店,而且最重要的是一家每天都能滿座的店,味道能差的了么?不過有一點不得勁的地方,就是娜娜大盤雞從不賣米飯,這讓小編這個米飯愛好者每次都很遺憾,不過他們家的面也很好吃,是那種筷子粗細的圓面條,有點像拉面,倒進大盤雞的醬汁里拌一拌,就是一個字“爽”!地址:天津路與湖北路交叉口西100米(分店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搜索)人均:30,
2、洛陽當地的主食\b都有哪些?
在洛陽大小飯店,服務員都會在點菜結束時向客人拋出一個終極哲學難題:主食要啥?大部分會根據菜單底部選擇:鍋貼、面條、米飯、饅頭、糊涂面條等。遇到“好毛搗”的客人直接來句“啥都中”,讓服務員無所適從,其實,洛陽人的主食不外乎五大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1、餃子餃子,漢族風俗,是中國古老傳統面食,也是洛陽人甚至北方人最鐘愛的佳肴之一,有葷餡和素餡兩種,
它源于河南南陽,據說是“醫圣”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一碗皮薄餡嫩、味道鮮美的餃子,總是讓人百食不厭。餃子的制作原料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完美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內涵,在洛陽,吃餃子的重要節日,一般都是在冬至和除夕。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是誰,餃子是必不可少的,傳說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而在除夕吃餃子,有“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除了冬至和除夕,雖然洛陽人隨時都可以做餃子吃,但是,按照洛陽人的生活習慣,夏天吃餃子的不多,冬天吃餃子的會更多一些。至于為什么,也許跟傳統和天氣有關系吧,最牛的就是,在咱河南有不少食品企業,把餃子做成了大產業,生產的速凍餃子銷售到全國各地,甚至還出口到國外。
不過,這些速凍餃子,吃起來總感覺沒有自己包的餃子香,2、蒸饃蒸饃,咱洛陽人一般喜歡稱之為饃,平時傍晚洛陽人出門打招呼會這樣問:“饃買了秒?”據說出自諸葛亮之手,不知是真是假。洛陽人在60年代,基本上家里是吃不起白面饃的,后來70年代中期,慢慢可以吃上白面饃了。特別是剛出籠的白面熱饅頭,蘸點青辣椒醬,或者拿根大蔥什么的,吃得那是津津有味,
可惜這些年,在城市很少能吃到手工做的饃,大街上賣的饃都是機制的,沒有饃味。不管饃的形狀是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在這里就不詳細說了,總之,洛陽人要是幾天不吃饃,你問問他們,啥感覺?3、面條洛陽人愛吃面,原因大概與地理環境有關,咱們河南是農業大省,沃野千里,一馬平川,糧食主產區,小麥是主要農作物,所以面食就多,而其中最多的是面條。